第564章 人在,驴在
正值中午的时候,猛烈的太阳照射在乡间土路上,周志明驾驶的拖拉机满载着交完公粮的轻松,“突突突”地朝着周家庄驶去。
车厢里,二柱和几个村民惬意地哼着小曲,麦香混着汗水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漫。
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嘈杂的声响。
周志明眯起眼睛望去,只见几辆驴车横七竖八地倒在路边,金黄的麦粒洒落一地,几个村民正手忙脚乱地收拾。
“不好,出事了!”周志明猛踩刹车,拖拉机在离事故现场几米远的地方停下。
车厢里的二柱等人一个趔趄,等到拖拉机停稳之后,周志明便迫不及待跳下车帮忙。
二柱他们看见,周志明这样做,也没有犹豫,纷纷跳下车朝事故地点跑去。
长新村的村民们正急得满头大汗。
为首的欧建国红着脸,额头上青筋暴起,正试图扶起一辆侧翻的驴车,可无论他怎么用力,沉重的车厢纹丝不动。
看到周家庄的人赶来,他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希望:“同志,能帮帮忙吗?”
毕竟这种事情可是很耗费力气,现在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不是好心人的话,可不会白费力气去帮忙。
“别客气,我们来!”二柱大声应道,已经挽起袖子冲上前去。
周志明指挥着众人分工协作,有的扶车辕,有的抬车厢,有的稳住受惊的毛驴。
十几双手同时发力,伴随着“一二三”的号子声,沉重的驴车终于被扶正。
欧建国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感激地说:“太谢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可当他低头查看驴车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车架在摔倒时严重断裂,根本无法再继续使用。
长新村的村民们围过来,看着破损的车架,脸上写满了绝望。
这里离公社粮站还有两三公里,车上足足有几千斤小麦,仅凭他们不到十个人,根本不可能靠人力运过去。
欧建国蹲在地上,抓着头发唉声叹气:“这可咋整?再晚就赶不上交公粮的时间了。”
周志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走到欧建国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帮你们将小麦送去粮站吧!”
“啥?”欧建国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同志,你刚刚说什么?”
“我说,我们帮你们把小麦拉到粮站去。”周志明又重复了一遍。
欧建国一时语塞,嘴唇颤抖着:“这……这怎么好意思?太麻烦你们了!”
可看着破损的车架,他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咬了咬牙,“那就谢谢同志了!”
说着,他从兜里掏出一包自制的烟叶卷成的烟,递给周志明等人。
周志明等人没有嫌弃,接过烟点着,辛辣的烟味呛得二柱直咳嗽,却还是咧嘴笑着:“够劲儿!”
众人随即开始搬运小麦,将长新村的粮袋一袋袋搬到周家庄的拖拉机上。
欧建国安排了两个村民留下来照看驴车:“你们守着,等我们交完粮就回来。这驴车要是丢了,咱村可就塌了半边天。”
两名村民听见后,连忙做出保证:“人在驴在!”
欧建国得到两人的保证后,也是放心下来。
没有办法,驴车对于村里十分重要,要是驴没有了。很多事情就需要用到人力。
拖拉机重新启动,载着两村的粮食继续向粮站驶去。
一路上,欧建国不停地讲述着长新村的情况。
原来他们村今年收成不好,村民们勒紧裤腰带,才凑够了公粮。
这次驴车出事,对他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离粮站还有不到一公里时,长长的车队已经排起了长龙。
周志明无奈地摇了摇头,将拖拉机缓缓驶入队伍。此时正值中午,烈日当空,晒得人头皮发麻。
也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时候,再加上肚子有点饿,在他们出发之前,老支书就给每人都发了一点干粮。
不清楚,这个队伍到底要排多久,肯定是要做足准备。
周志明他们都以为,这个干粮用不上,没有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派上用场。
周家庄的村民们纷纷拿出干粮,有硬邦邦的窝窝头,还有掺着白面的二合面馒头。
长新村的村民们也掏出自己的干粮——每人只有一个干巴巴的窝窝头,这已经是他们能拿出的全部。
看着周家庄的人拿出比自己多好几倍的食物,他们眼中满是羡慕。
欧建国咬了一口窝窝头,喉咙发紧,艰难地咽下去。
为了充饥,他只能大口大口地喝水,肚子被水撑得鼓鼓的,却依然感觉不到饱。
周志明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他给二柱等人使了个眼色,几个人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默默地将自己的两个窝窝头递了过去。
欧建国愣住了,盯着递到面前的窝窝头,声音有些颤抖:“周同志,你们这是……”
“我们吃饱了,这些吃不下,别浪费了。”周志明笑着解释。
欧建国的眼眶红了,他接过窝窝头,声音哽咽:“谢谢,太谢谢你们了……”
长新村的村民们纷纷围过来,双手颤抖着接过食物。
在这个粮食比金子还珍贵的年代,这份善意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队伍缓缓向前挪动。
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轮到长新村交公粮。
粮站的工作人员看到周家庄的拖拉机,满脸疑惑:“你们不是已经交过了吗?怎么又来了?”
他对周家庄印象深刻,毕竟那两包中华烟让他记忆犹新,拿得出这种烟的人,一看就知道不简单。
周志明将情况如实告知粮站的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没有想到,周家庄的人会如此热心,竖起了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