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来也是打算在国内弄一家海产品罐头的公司。
当然了还有就是给家里的人看病。
他们家姓谷,这次需要看病的人,是26岁的谷家女儿谷芷兰。
患者的脸看起来瘦瘦的,脸上的皮肤光亮,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她老爹谷先生进门后带着家里其他人都和方言打招呼,就这位只是点了点头,像是嘴都张不开似的。
接着患者老爹谷先生,对着方言代述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最早要从1976年5月说起,那会儿有一天开始,芷兰就发现手脚末端的皮肤出现了肿胀的情况,有时候还会发紫,摸上去凉凉的。当时我们以为是她碰水产品多了出现的情况,于是就让她在家里休息,但是没想到这种情况逐渐发展,连前臂也出现了肿胀。”
“然后我们就去到当地的医院检查,当时西医说这个叫雷诺病,说是典型症状。”
“是因为为寒冷或压力下手指脚趾发白、发紫、发红,伴有疼痛和麻木。”
“然后我们就开始按照雷洛病的方式治疗她,但是过了1年之后,她出现了张口困难,胸腹部皮肤渐变硬,甚至不能捏起的情况。”
“而且换了一家医院后,他们说这个不是雷洛病,而是带有雷诺现象的系统性硬化症,皮肤活检有真皮层胶原增生、小动脉玻璃样变。”
“我们去年又换地方治疗,虽然有效果,但是情况并不是太好,只是止住了恶化,一直都没有痊愈,每隔一段时间他们都要注射好几种药,什么血管扩张的,调解免疫的,七七八八的,到了今年后,她情况非但没有好转,还出现了肾损伤的情况。”
“后来我们停止了治疗,在家里想办法找汉方医治疗,但是他们说现在情况不太好,只能是试试看,结果治疗了两个多月,确实是没什么效果,最后我们听到您的消息后,这才回来的。”
“想找咱们正宗的中医试试,看看有没有治愈的希望。”
方言点点头,既然找过来看病,那肯定是没有简单的,他是早就有心里准备了。
谷芷兰这情况从他们描述来看,已经是持续了有快两年时间了。
最开始被诊断为雷诺病,后来又被诊断为带有雷诺现象的系统性硬化症,这个雷诺现象其实是西医里的一种说法。
这是一种以肢端皮肤间歇性苍白、发绀和潮红为特征的血管功能障碍性疾病,常由寒冷或情绪波动等因素诱发。
原发性雷诺现象病因尚不明确,猜测是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增加、遗传因素等有关。
患者多为年轻女性,且病情相对较轻。
最开始他们西医判断就是这个。
随后判断的则是继发性雷诺现象。
也就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等、还有血管疾病比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粥样硬化等、然后还有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某些药物如避孕药等。
发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是手指或脚趾等肢端部位皮肤突然变白。
这是由于小动脉强烈痉挛,导致局部缺血。
第二阶段,皮肤颜色转为青紫,因缺氧使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最后第三阶段,皮肤逐渐变为潮红,这是血管扩张、血流恢复所致。
发作一般从手指的指尖开始,逐渐向近端蔓延,可累及整个手指甚至手掌,严重时脚趾、鼻尖、耳垂等部位也会受累。
这基本上和谷先生说的能对上号了。
方言开始检查起谷芷兰的情况。
她手脚末端紫绀,而且摸起来冰凉冰凉的,左手的中指和无名指的指头上还有破溃后留下的疤痕。
“嘴巴张不开吗?”方言对着患者问道。
谷先生对着方言说道:
“芷兰的嘴只能张开很小一条缝,吃饭也只能够吃一些流食,我们在日本的时候,都是输液和流食一起来的,要不然她身体顶不住。”
方言说道:
“能张开一点也行,我看看舌头。”
谷芷兰听到后,有些小心翼翼的张开嘴,只露出能通过一根手指的缝隙。
“这就是最大的程度了?”方言问道。
谷芷兰又再次努力张大了一点,然后才点点头。
方言拿出电筒对着谷芷兰的嘴里照了下,看到舌苔薄白,舌质淡。
嘴里没有其他异味,又换了几个角度看了看,方言发现她口腔里好像有某种炎症,呈现白色。
不过嘴张不大,只能到这个程度了。
接下来方言关掉电筒,对着谷芷兰说道:
“好了,现在把手给我,我把一下脉。”
谷芷兰听话的照做,然后左右两只手切脉后,方言发现是脉沉细。
西医里面的系统性硬化症,其实就是硬皮病。
西医诊断的系统性硬化症,在中医属“皮痹”范畴,与《素问·痹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的论述高度吻合。
患者皮肤硬化、张口困难,符合《金匮要略》“肌肤甲错”的痰瘀互结特征。
这个病方言在萧承志给他的笔记里见过,那本笔记写的是萧承志在广州遇到的疑难怪病,上面不仅有他治疗的手段,还有师父邓铁涛给出的意见。
其中第一页,就是写的1974年4月,他们在广州治疗一位48岁,姓熊的患者的硬皮病,里面有萧承志第一次开的药方,还有复诊的时候邓铁涛修改后开的药方。
其中邓铁涛解释硬皮病的机理,里面的内容写得非常详细。(见587章)
从邓铁涛的分类来看,对于谷芷兰的病症,其实也不能算是系统性硬化症,应该叫弥漫性皮肤型系统性硬化症。
因为明显是从四肢远端开始,逐渐累及近端皮肤和内脏。
统性硬化症包括钙质沉着、雷诺现象、食管功能障碍、指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是同时开始的,和患者家属描述的不一样。
不过在中医里,这种现象都叫皮痹。
她本来在北海道那个寒冷的地方,加上本身体质阳虚,受寒受冻,气血痹阻,手指上出现状况后,并没有及时得到正确的治疗,所以才发展到了现在这个样子。
从她的各种表现来看,现在发展的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患者肢端冷紫、脉沉细,与《景岳全书》阳虚者,气不足也的描述一致。
皮肤硬化如革,舌淡无华,印证《医林改错》血受寒则凝结成块的病理机制。
这都是因为肾脏的阳气不够充足,风邪、寒邪、湿邪这些邪气阻塞在人体的经络里面,使得营气和卫气不能正常协调运行,所以气血就被痹阻在经络中,没办法顺畅地流通运行了。
1974年那个医案,当时邓铁涛使用阳和汤治疗硬皮病,3月后患者皮肤软化率提升,他后来半年复查,症状只剩下肢体手指脚趾有紫绀,身体皮肤基本上恢复正常。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那个病人情况远没有谷芷兰这个严重。
现在方言要开药,只能按照邓铁涛邓老的思路,但是不能按照他的法子来开。
1974年的那个医案,主要是寒湿痹阻以皮肤症状为主。
现在方言遇到的这个是肾阳虚损加上寒凝血瘀,再合并内脏损伤,完全就不是一个量级。
他那个是早期,谷芷兰的这个是进展晚期。
所以阳和汤的温阳散寒,化痰通络,已经不顶事儿了。
得弄更猛的才行。
这时候看到方言写完医案后在思考,方药中看了看他写的辨证情况,也对着他提醒到:
“患者病程长达2年,已出现肾损伤,单纯温阳散寒不足以解决根本问题,需加强补肾填精。”
方言点点头说道:
“嗯,我也是这个意思。”
说完方言还对着谷先生说道:
“另外,北海道寒冷环境,不管怎么治疗,回去过后肯定还会加剧阳虚,我建议后面最好是在南方温暖一些的地方生活,才能避免复发。”
听到方言的建议,谷先生有些惊喜的问道:
“您的意思是……有办法治?”
方言点点头:
“嗯,肯定有办法。”
谷先生听到后,大手一挥:
“那行,只要能治好,我们家就在广州那边投个厂,让芷兰去管。”
方言听到这里,然后基本上也想到该怎么治疗了。
他开始拿起笔再次写了起来。
身后众人都纷纷看了过去,只见到方言写到:
外治法,中药熏洗:
川乌15g,草乌15g,透骨草60g。
水煎取汁,加白酒50ml,熏洗患处,每日1次,水温≤45℃,防烫伤。
火龙灸督脉,大椎至腰阳关。
生姜泥200g铺于督脉大椎至腰阳关,撒麝香0.1g,隔姜艾灸30分钟,每周两次。
这可是今天方言开方子,第一次先写外治的办法。
就在已经有人认为方言不打算开处方的时候。
接着他们才看到方言写到:
处方:
熟地黄30g、山茱萸12g、山药15g、茯苓15g、泽泻10g、牡丹皮9g、附子9g(先煎1小时)、肉桂6g(后下)、鹿角胶9g(烊化)、白芥子6g、麻黄3g、牛膝12g、地龙10g、鸡血藤30g、六月雪30g、积雪草15g、炙甘草6g。
制附子单独先煎1小时去麻味,剩余药材常规煎煮(水量浸过药面2cm,武火煮沸后文火煎30分钟)。
肉桂在关火前5分钟加入,鹿角胶煎好后兑入药汁融化。
每日1剂,分3次于早、中、晚饭后1小时温服。
洋洋洒洒一共十七味药,又是附子又是地龙的。
PS:月票又多了200,更完这章,目前欠大家135000字。
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