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书客网 > 文豪1983 > 第272章 历史的数个瞬间

第272章 历史的数个瞬间

第272章 历史的数个瞬间

为了这一次调查,《光明报》派了浩浩荡荡的调研团队,拢共十多人。记者们都出自城市家庭,而且是沪市、羊城这些大城市。

对当前城乡之间巨大的经济差异只是听说过,却没有实际感受过。出发前,当地的干部再三叮嘱道:“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惊讶。”

有个女记者问:“为什么不能惊讶?”

干部道:“人家虽然条件不好,也是知道写自己名字,有羞耻心的,你们那些惊讶的表情一出来,大家都会感到很难堪。”

《光明报》的记者纷纷记住这个事情,告诉自己,不论遇到什么啥都绝不能大惊小怪。

众人乘坐几辆小车,除去驾驶员、警卫员就是当地的导游。从该地北方到中部,再到最南方,事先不打招呼,说走就走,随时可停;每到一地,一杆子直接插到村里面,访到户。

前后跑了二十多个村,一不开会,二不进行任何汇报,只是听,看,问,还有记录。

结果在实际考察当中,还是令他们震撼了:先是在一户低矮残破的茅屋中,因为屋内过于黑暗,进去了好一会儿才发现,屋里面还坐着一个破洞衣衫的小娃娃。

茅草屋上面有个烟囱,中午,剧烈的阳光就通过这个烟囱投射下来,留下一块耀眼的光柱,这个小娃娃就在这看故事书。

这一幕太震撼了。简直是当代的凿壁偷光。

记者问:“你家里人呢?”

“都去南方打工去了。”

“现在是上课的时候,你怎么不去上学?”

小娃娃顿时就不说话了,脸上浮现出很害怕的表情,记者再三询问,小娃娃道:

“我从学校借了一本书来看,学校里面大家都要来抢它,我抢不过别人,就把故事看完了再去上学。”

记者把那本书拿过来,原来是一本薄薄的《小鞋子》。小娃娃的身边,还有一本语文书,他不去翻语文书,却偏要看故事书。

这个小孩说:“故事书比语文书有趣儿多了!”

记者一翻语文书,发现里面都是些理论内容,心里想,怪不得小孩宁可去看小说。

当时的教材用的是82版,这一版修订于改开后,与前面相比突破不大,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阶级理论性质的东西,对于小孩来说十分晦涩难懂。

而后,记者们又去另一个地方走访。这个地方是老区,经济发展稍微好一些,半个世纪前,当地二十万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战争并牺牲掉的青壮年,就有十万人之多。到现在,这里仍然是知名的拥军乡。

他们找到一户老农,这户老农有三个孩子,两个参军去了南方,还有一个特别小的在当地读书。

在前线的大儿子特别喜欢看小说,经常要寄信回来,心里面夹杂着自己的阅读心得,他这几年经常提到一个名叫“余切”的作家。今年国庆,部队宣布要对人数进行调整,也就是要让一部分人回归社会。这个去前线冲锋陷阵过的战士并不畏惧继续作战,也不担心转业后没着落,反而对以后不在前线,因此没有免费的烟抽了,没有小说看了很难过。

学校里面,老师也谈论到余切的小说,因此,老农就让还在读书的小儿子,把听到的“余切故事”背下来给他听。

小儿子才几岁大,好多故事都记不清楚。记者在这听了一阵子,发觉小孩子背诵得东倒西歪,缺少许多关键情节。

比如,余则成明明是个军统嫡系,后面变成了保密局的人,余则成靠军统和中统之间的内斗,果党内部的派系之争……巧妙的把自己摘出去,成了个不粘锅。

小孩儿却不知道这些东西,只说这是个敌人特务。把小说里面步步为营的人事斗争,变成了主角光环的冒险小说。

真是把小说的精华都省去了呀!

这小说为何在宝岛也受欢迎,不就因为写得真嘛!

《光明报》中有位记者是羊城人,花城出版社出版了《潜伏》系列小说和《新现实》系列,沪市文艺版本的一出来,羊城隔了一周多就上市了。这个记者便把最新的《潜伏》讲给老农听……这一讲直接花了快一整天,讲到天昏地暗,月上梢头。

从余则成这个果党特务开始讲起,到余则成和左蓝再次相遇,发觉这个中央大学的女学生,竟然是个地下党……

老农听得眉飞色舞,特地要找当地的土烟来抽,一边抽一边迷醉道: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故事,怪不得我儿子呆在那不愿意回来!我也不愿意回来!前线天天都有这种小说来看,还有免费的烟、酒,真是赛神仙!”

记者送了这一家人一套全新的《潜伏》,老农竟高兴得落泪。

《光明报》最后去的地方,是当地某贫困村的政府大楼。在这里,他们见识到一种专门给人讲故事的“读报员”,读报员在乡村很受追捧,一般是乡村教师、赤脚医生、大队会计之类的基层知识分子来担任。因为彼时很多人不识字,政府的方针政策需要这些读报员来传达。

读报员还担当故事王的重担,时下流行的小说,都会进入到读报员的嘴里面。当时,各级别政府和事业单位有订购文学杂志的习惯,然而这上面的故事,许多人却没办法看,也没办法借过去借过来,一个村只有一个行政单位,一本杂志,村里面却至少有数千人,书里面的内容只好通过读报员靠肉嗓子来讲。

在这就不仅仅是余切的小说受欢迎了,几乎所有小说都受欢迎。屈铁宁前两年写的《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阿城写的《棋王》通通极受欢迎。读报员讲得口水都干了,也不好停下来,因为底下正有一群人眼巴巴盯着他讲下去。

记者去采访“读报员”:“辛不辛苦?”

读报员道:“虽然辛苦,但是很有成就感。我现在讲这些,比讲大政方针讲得还要多一些。而且我说个实在话,许多群众不关心国际大事怎么样了,到我这里来专程是听小说来的。”

记者又问:“那你有没有什么想要去反映的?”

推荐阅读: NBA:奇迹缔造者 华娱之摄影系大导 没人比我更懂重生 星际大佬她又美又飒 恶毒雌性,开局就送五个兽夫 从随心所欲开始神豪 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 我的谍战日记 朕才是宋世祖 横推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