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80章 记载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长相思,下言加餐饭。”</p>

这首诗中的“双鲤鱼”,也不是真的指两条鲤鱼,而是指用两块板拼起来的一条木刻鲤鱼。在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之前,没有现在的信封,写有书信的竹简、木牍或尺素是夹在两块木板里的,而这两块木板被刻成了鲤鱼的形状,便成了诗中的“双鲤鱼”了。</p>

两块鲤鱼形木板合在一起,用绳子在木板上的三道线槽内捆绕三圈,再穿过一个方孔缚住,在打结的地方用极细的粘土封好,然后在粘土上盖上玺印,就成了“封泥”,这样可以防止在送信途中信件被私拆。</p>

至于诗中所用的“烹”字,也不是去真正去“烹饪”,而只是一个风趣的用字而已!</p>

相传一千四百多年以前,南北朝梁国和魏国争夺寿阳(今寿县),争夺中魏国兵马略强,抢先占领了寿阳城。</p>

这寿阳是淮南与荆州、襄阳间的咽喉之地,城四周护城墙足有三丈多高,墙外护城河也有三丈多宽、一丈多深,易守难功,梁国兵马围城屡攻不克,每次攻城死伤无数。</p>

梁武帝萧衍为此整日愁眉不展。</p>

这时,魏国降人陈吴向萧衍献计建议在淮河边选一窄段,拉河筑坝,以水为兵,淹没寿阳,并呈上一幅明细图。</p>

图上标明筑坝点南起凤阳府盱眙县境遇内的浮山(今明光市浮山),北接泗洪山。</p>

萧衍采纳了陈吴的建议。</p>

一条全长9里,下宽140余丈、上宽50丈、高20丈,先后投入20多万人,历时18个月的拦河筑坝工程于514年10月10日惊天动地地开始了。</p>

这就是古今闻名的"浮山堰"。</p>

开始,梁武帝派材官祖恒、水官陈承伯二位将军安排实施。</p>

祖、陈二位通过实地察看,都认为淮河这里虽窄,但淮水漂疾汹涌,沿岸沙土松散,难以垒堰,强硬筑堰是劳民伤财之举,且合拢无期,力劝萧衍放弃筑坝计划。</p>

梁武帝萧衍一听大怒道:"滴水可成墒,锹土可成山,自古有兵来将挡,水来土堰之说,岂有筑不成坝的道理,分明是二位存有异心。"</p>

萧衍为表筑坝决心,不让再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即令左右卫兵将祖、陈二位捆了斩首示众。杀了祖、陈二将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了。</p>

萧衍又派手下将领从徐州、扬州一线征集民夫,每20户抽5人,共征集民夫15万多人,加上5万多士兵达20多万人。</p>

民夫们不论是酷暑严寒,昼夜不停地挖土垒坝。随着磊坝合拢的接近,河水越来越凶猛。民夫们一倒下泥土,就被汹涌的河水冲出数十丈,一时无法合拢。</p>

当时有人献计用铁铸成世大的锅,锅内装土,沉入水底,可挡河水。</p>

于是,萧衍派人调集生铁十几万斤,铸成铁锅沉入水中,结果仍无济于事。萧衍急得是睡不能闭目,食不得其味,烦躁不安,常常亲自上担监工,稍有不顺眼的就斩首抛入河中。</p>

加上天寒地冻,终日劳累,民夫冻死、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p>

可是,不管芸再怎么说,公主殿下的神色都没有发生过变化。</p>

推荐阅读: 无尽魔焰 山野桃运小傻医 快穿:拐带男神521式 乡野傻医俏佳人 国师人设崩坏中 我的璀璨年代 男人不低头 重生之最强大亨 娇妻1送1:老公,抱一抱 重生之蜀山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