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80章 记载

芸看着公主殿下,语气开始颤抖道:</p>

信鸽传书,大家都比较熟悉,因为现在还有信鸽协会,并常常举办长距离的信鸽飞行比赛。信鸽在长途飞行中不会迷路,源于它所特有的一种功能,即可以通过感受磁力与纬度来辨别方向。</p>

信鸽传书确切的开始时间,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早在唐代,信鸽传书就已经很普遍了。</p>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一书中有“传书鸽”的记载:“张九龄少年时,家养群鸽。</p>

+每与亲知书信往来,只以书系鸽足上,依所教之处,飞往投之。</p>

九龄目为飞奴,时人无不爱讶。</p>

”张九龄是唐朝政治家和诗人,他不但用信鸽来传递书信,还给信鸽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飞奴”。</p>

此后的宋、元、明、清诸朝,信鸽传书一直在人们的通信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

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上,信鸽主要被用于军事通信的目的。</p>

譬如在公元1128,南宋大将张浚视察部下曲端的军队。</p>

张浚来到军营后,竟见空荡荡的没有人影,他非常惊奇,要曲端把他的部队召集到眼前。</p>

曲端闻言,立即把自己统帅的五个军的花名册递给张浚,请他随便点看哪一军。张浚指着花名册说:“我要在这里看看你的第一军。”</p>

曲端领命后,不慌不忙地打开笼子放出了一只鸽子,顷刻间,第一军全体将士全副武装,飞速赶到。</p>

张浚大为震惊,又说:“我要看你全部的军队。”曲端又开笼放出四只鸽子,很快,其余的四军也火速赶到。</p>

面对整齐地集合在眼前的部队,张浚大喜,对曲端更是一番夸奖。</p>

其实,曲端放出的五只鸽子,都是训练有素的信鸽,它们身上早就被绑上了调兵的文书,一旦从笼中放出,立即飞到指点的地点,把调兵的文书送到相应的部队手中。</p>

在我国古诗文中,鱼被看作传递书信的使者,并用“鱼素”、“鱼书”、“鲤鱼”、“双鲤”等作为书信的代称。</p>

唐代李商隐在《寄令狐郎中》一诗中写道:“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p>

古时候,人们常用绢帛书写书信,到了唐代,进一步流行用织成界道的绢帛来写信,由于唐人常用一尺长的绢帛写信,故书信又被称为“尺素”(“素”指白色的生绢)。</p>

因捎带书信时,人们常将尺素结成双鲤之形,所以就有了李商隐“双鲤迢迢一纸书”的说法。</p>

显然,这里的“双鲤”并非真正的两条鲤鱼,而只是结成双鲤之形的尺素罢了。</p>

书信和“鱼”的关系,其实在唐以前早就有了。</p>

秦汉时期,有一部乐府诗集叫《饮马长城窟行》,主要记载了秦始皇修长城,强征大量男丁服役而造成妻离子散之情,且多为妻子思念丈夫的离情,其中有一首五言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p>

推荐阅读: 无尽魔焰 山野桃运小傻医 快穿:拐带男神521式 乡野傻医俏佳人 国师人设崩坏中 我的璀璨年代 男人不低头 重生之最强大亨 娇妻1送1:老公,抱一抱 重生之蜀山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