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已经证明了大型SUV的车身尺寸是要达到5米这个关口才行的。
要不然第三排的乘坐空间就完全没有办法得到保证。
勉强给第三排提供了空间的话,那麽后备箱就没有空间了。
对于华夏消费者来说,第三排不能很挤,后备箱同样不能小。
特别是面向未来的市场,更是如此。
现在的经典汽车外观,都是不需要几年就一改。
一款经典车型吃个十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甚至搞得夸张一点,一直在2000年之前都不需要进行外观的大动作,只要适当的对内饰和电子电器装备进行一些更新就足够了。
这麽一来,自然就要让各种设计元素能够充分的满足未来的需求,避免将来不断地改来改去。
改变一下汽车外观,就需要对许多零件的模具进行重新制作,这个成本其实是非常巨大的。
能够一直沿用下去,单单是这块节约下来的成本就是巨大的利润。
「厂长,发动机都是现成的,我们只要适当的做一些零件升级就行了。」
「外观设计方面,您作为国际上最厉害的设计师,到时候这款城市SUV的外观肯定也非常的有竞争力,并且不需要耗费很长时间。」
「那麽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底盘方面的内容了。」
「我觉得为了最快速的把这款城市SUV推向市场,是不是可以直接在奔驰轿车的基础上来开发这款城市SUV的底盘?」
侯国明作为研发中心的主任,今天的会议上自然不可能一句话都不说。
他虽然年纪不算小,但是思维也算是很活泼丶
江辉的做事风格他是很清楚的,现在一口气要搞三款车,肯定是希望能够尽快的把宝马汽车集团的销量给提升上去。
那麽最快速的把这款城市SUV给搞出来,就显得很有必要。
汽车的三大件,发动机丶变速箱和底盘。
前两样都可以直接使用现在量产车型的产品,但是底盘就肯定要适当的做一些调整。
特别是路虎X和路虎G都是属于非承载式车身,不适合用在城市SUV上面。
那麽使用承载式车身的奔驰轿车,自然就进入到了侯国明的考虑之中。
城市SUV是一个全新概念的车型,没有其他汽车巨头现成的设计经验可以参考。
宝马汽车集团这边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个方向完全可行。」
「奔驰轿车的底盘设计是非常经典的,车身尺寸方面跟我们设计的这款城市SUV也是比较接近。」
「当然了,一个是轿车,一个是SUV,肯定是有些地方要做适当的调整。」
「不过前后副车架这些关键的零件,要尽可能的留用奔驰轿车。」
「刹车盘丶转向节丶传动轴等零件,能够共用的就共用,不能共用的就适当的做一些调整。」
「我们要最大程度的让相关的配套厂不需要做很大的调整就能接着生产这些零件。」
「这对于城市SUV的推进速度和质量稳定性都是很有好处的。」
江辉很快就同意了侯国明提出的方向性。
一款新车上市,消费者最担心的往往就是质量问题了。
毕竟过去没有任何的参考可以对比,谁的心中都会发虚。
特别是路虎汽车还是一个去年刚刚冒出来的新品牌,大家心中有顾虑是很正常的。
在华夏内部可能这方面的影响还比较小,毕竟国内的个人消费者还刚刚出现,远远没有形成品牌忠诚度。
对各种汽车品牌的认知也还非常的弱。
至于相关的机关单位,那就更加不需要担心了。
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就不一样了,各个汽车巨头在世界各地已经耕耘了几十年到上半年,各自都有属于自己的市场。
路虎汽车作为一个新人杀入其中,想要虎口夺食,自然要有几把刷子。
这款城市SUV的发动机和变速箱都是量产车型的,质量担忧就有减弱很多。
底盘的关键零件都留用奔驰轿车的话,三大件都不需要特别担心了。
剩下的其他零件的担忧就会小很多。
这对今后城市SUV的销量提升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车身方面可以充分的借鉴路虎G系越野车,在它的基础上做一些变更。」
「这样子也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白车身的生产难度。」
看到自己的提议得到了认可,侯国明继续开始发挥。
已经有几款产品供参考和选择,再开发新车型,难度就会降低很多。
从零到一的过程是最难丶最痛苦的,但是从一到二的话,就容易很多了。
「外观方面没有什麽可以借鉴的,到时候我会带着设计团队一起制作油泥模型,争取让相关的技术员尽快的开始绘制图纸。」
「不过在车身骨骼方面,确实是可以借鉴一下路虎G的不少设计元素和经验。」
「特别是热冲压成型零件的应用经验,我们这款车上可以充分的考虑强度和成本的平衡。」
江辉结合实际需要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把路虎汉兰达这款城市SUV尽快的推出来,这是符合他的想法的。
按照现在讨论的方向,三大件都是从现有的车型里头拿过来使用,这辆车需要重新开发的零件就少了很多。
开发难度自然也是直线下降。
最关键的是这麽一搞,这款车的量产时间就可以非常的快了。
哪怕如今已经是1987年3月了,要在明年之内把这款车给搞出来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现在华夏这边对于汽车上市前的各种认证工作的要求远远没有后世那麽多丶那麽高。
只要明年路虎汽车可以正式的量产下线汉兰达,就可以直接上市销售了。
不像是后世,还有各种认证公告要拿,各种测试要做。
「厂长,如果是这样子的话,按照以前的经验来看,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款城市SUV的量产时间定在明年下半年?」
陈晨星作为销售负责人,自然也是希望公司可以提供的车型越多越好。
这样子销量才会更高,他手中可以打的牌才会更多。
「嗯,我也是这麽想的,城市SUV的量产时间就定在明年下半年。」
「我们在未来三个月拿出第一个版本的设计图纸出来,然后采购和研发那边通知配套厂开始准备模具丶材料丶设备等各方面的生产准备。」
「明年一季度我们的样车就必须正式的下线,然后有针对性的做一些测试之后,修改一下图纸。」
「然后再制作第二批样车,没有大问题就正式的进入到量产状态。」
汽车行业毕竟有自己的特殊性。
哪怕是有很成熟的设计方案,也不可能样车都不生产就直接进入到大规模量产的状态。
那样子很容易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也很容易带来巨大的损失。
比如一大批一车已经生产出来之后,才发现某个重要零件出现设计不良。
到时候那个换装成本是非常巨大的,甚至还会带来市场索赔风险。
特别是在成熟的汽车市场,这方面的风向更是非常巨大。
所以不管是任何一个车企,都会在汽车正式上市之前,至少做两轮的样车进行确认。
对于一些传统的汽车巨头来说,在开发阶段制作两三轮样车,然后在交给工厂准备量产的时候,工厂那边再制作两三轮样车,最终才会进入到量产状态。
这也是为什麽现在一款车的开发时间,往往会持续四五年那麽久的重要原因。
宝马汽车的这种搞法,在许多人看来肯定是乱搞的。
哪里有一年多就开发出一款新产品出来的?
哪怕是这款新产品的动力总成是留用的,对于许多车企来说,这个时间也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时间不等人,宝马汽车集团要想在短时间内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肯定就不能走传统的路子。
要不然怎麽都是追不上人家的。
就像是后世华夏的新能源车企,走的路子也是跟世界汽车巨头很不一样。
一款新车型的开发时间普遍都是在一年半左右,甚至极端情况下会在一年左右。
这还是属于电池丶电机等关键零件都需要重新开发的情况。
而不是像路虎汉兰达这种只是简单的改一改外观等零件。
这种换方法的玩法,传统的国际汽车巨头肯定是不适应的。
你的产品在规划的时候还是有技术优势的,但是在你正式量产之前,别人都已经换代两三回了。
这种情况下,你的产品怎麽可能还有技术先进性可言?
后世各个汽车巨头在华夏的合资公司推出来的新能源车,不管是大众汽车还是丰田汽车,亦或是通用汽车和本田汽车,还是福特汽车和日产汽车,通通都是失败的。
反倒是华夏本土的比亚迪汽车丶奇瑞汽车丶长安汽车丶理想汽车等各路车企,快速的发展起来。
华夏的汽车市场份额,自主品牌终于超过50%。
这个情况,绝对是很多国际汽车巨头想不到的。
关键是面对那个局面,他们就算是想要调整都不知道怎麽去调整。
一年多就开发一款新车,这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不符合他们传统的工作流程。
除非推倒重来,要不然根本就没有办法跟上。
可是瓶瓶罐罐太多,想要推倒重来,哪里有那麽容易呢?
公司内部的阻力就会非常的巨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