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张木匠
「四喜汤团又出锅了,碗,还有没有碗?厨房里没碗了。」
「再来两个盛汤团的。」
「老三家的,让你家姑娘儿子刷碗刷快点,等着用呢!」
「落落,你也别闲着,别听八卦了。你去村尾你九叔公家问问还有没有碗,有全拿来,让他们晚上过来吃。」
「落落她大舅,你不急着走吧?不急去厨房里帮忙,缺人,有会切菜的不?不要专门剁肉的,会用刀能把坚果和果脯剁碎就行,再来几个力气大的劈柴。都有是吧,快进厨房!」
「我记得前两天不是有个丫头挺会烧火的吗?还在厨房里帮淮淮烧过火,今天怎麽没来?是过年没回来吗?回来了,待在家里没过来。现在把她叫过来,太麻烦了吧。不麻烦?不麻烦快点叫过来,缺人,真的很缺人。」
大年初一还只是拿着小本本清点各路远房亲戚上门送的年货的秦奶奶,大年初二就已经变成了领班,扯着嗓门到处抓真亲戚干活。
不是不认识的亲戚不放心,而是真亲戚用着顺手,有保障,不存在干一会儿就偷奸耍滑摸鱼偷吃的情况。
这要是当场抓住了,明年还怎麽上门拜年混点心。
秦淮的大舅都惊呆了。
作为秦淮的正经亲大舅,肯定是拥有姓名的。大舅叫赵泗强,论年纪比秦奶奶还要大两岁。赵家那边取名是按字辈取的,秦淮的舅舅和姨全都是赵泗x,唯独赵蓉例外。
据说是因为赵蓉是遗腹子,出生的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这个小女儿养不养都不确定所以乾脆连名字都没取。后面决定养了取名的时候也很随意,随口取了个蓉字。
当然,这是赵蓉的版本。
大舅赵泗强是绝对不认的,用赵泗强的话来说,他们赵家这是重视小闺女,女孩子名字里带个泗字多难取名,不如单取一个蓉字好听。
没错,他们赵家这麽多年以来就是心疼小妹,所以过年的时候都舍不得小妹全家过去拜年,都是主动往小妹家走。
别看他赵泗强已经七十了,头发花白,走路拄拐,四世同堂,家里吃个年夜饭都给开好几桌。
但是他对小妹的爱这麽多年是不变的!每年过年,他这个做大哥的都得自带碗筷亲自到小妹家来,领着当年竞争成功的儿子丶女儿丶孙子丶孙女前来拜年。
秦奶奶刚刚说的那个精通烧火的是赵泗强的三外孙女,今年没能竞争成功,但是没关系,赵泗强的村子和秦家村是同县,让女儿女婿开车带三外孙女过来就行。
他爹妈也能蹭蹭闺女的光,过来吃口汤团。
赵泗强在进厨房前道:「我还有两个儿媳妇特别会刷碗,刷的碗又乾净又快。」
「叫过来,一起叫过来!」秦奶奶表示今天缺人,有技能的都来。
赵泗强喜滋滋地摇人。
相较于厨房外的混乱,厨房里就非常井井有条了。
只要进了厨房,那就都是秦淮的兵。
经过大年初一的实操,秦淮发现他低估了村民,也低估了自己。
他们家远房亲戚的数量远远没有前几年表现出来的那麽少,只要想,同镇,同乡,同县,同市的,都可以是远方亲戚。
其实前几年远房亲戚们也没有今年这麽热情,不是说秦淮前几年手艺不行,虽然那时候游戏系统还没有激活,但秦淮的白案水平已经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
三丁包丶五丁包丶四喜饺都是秦淮过年时撑场面的招牌,这种好点心通常只有关系亲近的亲戚才能吃到,寻常亲戚吃点肉包就行了,关系再远一点的连肉包都吃不到只能吃菜包。
可以说那时候大家都知道秦淮手艺好,但是他们吃不到真正好的。
大年初一过来拜年,主要是因为秦淮家热闹,人多。大年初一闲着也是闲着,秦淮家还可以说是汇聚了秦家村全村的八卦,去哪拜年不是拜呢?
不如领二斤苹果来秦淮家拜年,听听八卦,运气好没准还能混俩包子。
可以这麽说,往年秦淮家虽然人多热闹,有的时候也会出现碗不够找别人家借的情况,但不会像今年这麽夸张。
今年了解内情的知道这麽多人是来秦淮家拜年,不清楚的还以为这是一个全新的诈骗犯罪窝点,以派发免费鸡蛋米面粮油等诸多手段,诱骗十里八乡的村民们过来听讲座。
初一下午警察叔叔们都出动了,便衣过来了解了一下情况,吃了一碗四喜汤团后瞬间就了解了,又回家拿了两袋乾货当拜年礼,结果又顺了一小袋四喜汤团。
然后这位便衣就成了秦家的远方亲戚,因为住得近就在隔壁村,他闺女现在还在秦淮邻居家刷碗。
四喜汤团的魅力,和普通的菜包丶肉包不是一个量级的。
过年来秦家拜年吃上一口美味的肉包,来人只会感叹卧槽,这肉包真好吃,要是能再来一个就好了。
但如果大过年来秦家拜年,吃上一碗四喜汤团……
卧槽卧槽卧槽卧槽卧槽!
过年啦!
不过这份过年的欢乐,可能只有厨房外的人才能感受到了。
孩子们都撒了欢的跑,兜里是乍看上去很多,仿佛怎麽花也花不完的零钱和满兜的糖果,只要不吵着闹着非要玩手机玩平板,大人在过年期间不会轻易打骂小孩。
小孩开心,大人兴奋,大家不是在端着碗吃汤团,就是在四处走动聊天听八卦,为了显得自己不是纯粹的上门吃饭的,看到活能干就干。
秦家院子里来来往往这麽多人,地上连掉落的糖纸都很难看到,扫把就在墙边,看到的人顺手扫一扫,院子就能做到乾净如新。
这是看得到的活,看不到的隐藏的活就更多了。
碗不够,回家拿碗。
刷碗的人不够,积极主动报名去刷碗。
来人太多需要喝茶热水不够,小厨房里有的就是烧热水的灶台,随便进。
至于大厨房,就不是人人就能进的了,得有点关系才能进。
赵泗强无疑就是那个有关系的。
作为秦淮的亲大舅,赵泗强在秦淮还没有在亲戚面前展露自己出色的白案天赋的时候,对这个外甥就很好。赵泗强有一句对外的话没有说错,他确实很疼小妹。
赵蓉结婚后多年无子在福利院收养了一个男孩,赵泗强为了防止妹妹被人说闲话,每年给秦淮的红包都是最厚的。在给小孩红包都是5块丶10块的大环境之下,赵泗强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给秦淮200的红包。
秦落也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这些年的深厚情谊,赵泗强才能在每年的拜年中脱颖而出,和秦淮的三舅赵泗壮一起排在初二拜年,抢先吃。
甚至吃完还能回来顺,一直吃。
顺带一提,秦淮的三舅就是那个在秦淮高中的时候主动提出自己有路子,可以送秦淮去知味居当学徒的三舅。三舅虽然没有什麽能力而且比较喜欢吹牛,但心意还是有的。
赵泗强在踏进大厨房的那一刻就惊呆了。
厨房里和厨房外简直是两个世界。
不是说厨房里白雾缭绕,仿若仙境是两个世界,而是整体的感觉完全不同。
厨房里不算安静,也不算热闹,赵泗强觉得自己不是走进了乡下厨房,而是误入了大酒店的后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