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固执的突厥将军
孟浩然出生在乾庆二十一年的春天,李承乾听着慎弟的解释,孟浩然出生在襄阳,而且是个富裕人家。
李慎恭敬地站在一旁,行礼道:「皇兄,就这些了。」
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倒也没什麽好査,李承乾也习惯了看着这些人杰一个个出生在盛唐,在盛唐长大。
盛唐是从战火走出来的,因此现在的唐人依旧尚武。
承天门前,稚奴的表演结束了,那个大炉子又一次熄火了。
李治颇有成就感,递上图纸。
李慎也是一脸的期待。
李承乾还未打开图纸看,吩咐道:「慎弟,近来你去一趟河西走廊吧。」
李慎的神色惊疑不定。
「朕打算在河西走廊建设一座大城关,就在嘉裕山边。你与稚奴可以一起去,这是一个为期数年的工程。」
看了眼还站在一旁的李治,李承乾又道:「稚奴,你可以将炉子也带去,朕让徐孝德安排了很多工匠,你可以让那些工匠帮你。」
小鹊儿道:「父皇前两年就开始安排了,少府监那些手艺精妙的工匠都派去河西走廊,说是开设一个专门用来铸造铁器的大城。」
李治有些恍惚,「当真?」
小鹊儿道:「父皇给少府监的旨意,都是我亲自送去的,岂会有假。」
能够招募最顶尖的工匠,将大量的铜铁资源整合在一起,也只有皇帝能够做到,李承乾提起笔在图纸上做着修改,一边道:「把轮子放在炉子下应该会更好,热气是往上走的,利用往上走的热气是对的,但朕觉得换向阀应该在上方,不应该在下方。」
正说着,李承乾将图纸倒过来,重新交给他,道:「这样去试试?」
李治忽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与他多年前想要造车的想法不谋而合,似乎理所应当的,轮子就应该在炉子下方。
按照皇兄的指点讲这个炉子完全可以造成一驾车,再一想……这驾车要成什麽样,李治便一点头绪都没有了。
一样东西从有到无是很不容易,在此之前,谁也没有想到这种锅炉可以推着轮子转。
乾庆二十一年秋,长安城外准备了一支兵马,这支兵马是由工部尚书徐孝德带队。
李承乾正在皇宫看着于菟正执笔在一份考卷上做题,这道题是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道论述题,从皇帝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道题其实简单,就像是先前掌握生产工具的杜荷,对皇帝来说解决这个麻烦就很简单,坐在皇帝这个位置上,可以用很多种手段,将对方的生产工具占为己有,并且将这个生产工具,迅速地普及。
成为更多人的生产工具,这就像是拿杜荷的造纸术来说,朝中先买下杜荷的造纸术,再将其交给各个村县,进行生产竞争,从而完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筛选。
如果皇帝得到了某种生产工具,大可以将这个生产工具交给所有的子民,因对皇帝来说,一旦生产工具与赋税相关,那麽皇帝的利益与广大的群众是一致的。
这种一致性,又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集权与资源整合的能力。
那麽继续往下论述,从生产关系又可以剖析出社会关系。
于菟用了一个时辰写完了这道论述题,论述题是最难的,也没有唯一正确答案,他神色不安地将答卷交给了父皇。
李承乾正看着答卷,年迈的杨内侍快步而来,他拄着拐杖,正要开口。
于菟忙上前去搀扶这位年迈的老内侍。
见状,他先有躲闪,却见太子已扶住了自己手臂,道:「岂敢让太子……」
于菟道:「您若在父皇面前站不稳,岂不是在父皇面前失仪?」
杨内侍浑浊地双眼又看了看陛下,禀报导:「陛下,晋王与纪王已随徐孝德前往河西走廊。」
「动身了?」
「是的,一个时辰动身的。」
李承乾颔首道:「朕知道了。」
杨内侍朝着太子笑了笑,而后站到了一旁。
李承乾看罢了答卷道:「你觉得当一个皇帝是该成全他人,还是更利己一些。」
于菟迟疑道:「儿臣觉得待人以诚很重要。」
李承乾收起了这份答卷,给了杨内侍一个眼神,而后让殿内的其馀人都离开,殿内就剩下了皇帝父子。
殿内,李承乾向儿子讲述了一个物质世界中人与资本之间的关系。
安静的新殿内,李承乾向儿子揭露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真相,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残酷的。
随着阳光西斜,于菟认真地听着父皇的话语,价值观被一次次地冲击洗礼着。
于菟道:「父皇,贫富差距的终极真的如此可怕吗?」
李承乾道:「两晋时期,世家正值巅峰,他们相互联姻控制资源,一旦教书的资源被控制就会出现上品无寒门的局面,人不能被异化,当一个人学会了创造,那麽这个懂得创造的人可以创造出数以千万倍的财富。」
「倘若教书的资源被少数人掌握,那麽底层与上层的人就不一样了,在贫富差距的终极图景下,当上层与底层的教育认知被无限拉开差距,这就像是有的人还在学加减法,而同样年龄的人却已掌握几何数术,其实本来大家都该在同样的年龄学到一样的知识。」
「但得利者不是这麽想的,如果上层与底层差距真的已到了如此地步,那就会成为两种人,准确地来说教育认识的差距,所造成的最终乃至终极的结果,就是会让原本一样的人成为两种不同生物。」
「这正是当年世家与底层人的区别,因此人口越来越少,对世家来说这世上根本不需要这麽多的人口,你跟着来济学过史书,他老人家说过中原最黑暗的时期在哪儿吗?」
于菟回道:「汉末战乱死的人最多,两晋之后的中原却是最混乱的。」
李承乾又道:「所以朕一直坚持着支教,支教已成了我们李唐社稷的命脉,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维系好它,监察与刑部需要看紧了,遏制世家与士族出现的弊端,同时要致力增加生产工具,提高人们的创造力。」
「只有创造才能让生产力更上一个台阶,是社稷突破生产力桎梏的重要契机。」
直到傍晚时分,于菟才离开新殿,这位太子没有直接去东宫,而是坐在承天门前擦了擦了汗水,似乎在释放着心中的压力。
裴炎正巧路过见到了坐在承天门边上的太子,上前行礼道:「太子殿下。」
于菟也站起身行礼,道:「见过裴侍郎。」
裴炎又见太子擦了擦汗水,道:「殿下可有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