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心,太子自小就懂事。」
一直在一旁沉默的英公终于开口了。
现在的早朝比之以往更简短,也结束得更早,贞观年间一场朝会常常会进行到当天午时,甚至是下午。
现在的早朝基本上都在午时之前就结束,什麽样的皇帝就有什麽样的臣子,什麽样的臣子就有什麽样的朝堂。
皇帝是讲究效率的,臣子自然也很讲究效率,早朝自然也就结束得快。
又听陛下说了一番安慰人的话,许敬宗与上官仪,跟着英公离开了新殿。
待三人离开了之后,眼前的宫女正在收拾着碗筷,李承乾才拿起了桌上的一份卷宗,这份卷宗是从新罗送来的,新罗人成群地去倭人地界劫掠。
李承乾安静地看着卷宗上的内容,这上面所写倭人地界发生了一次大海啸,淹没了大片的倭人村落,最后一批新罗人离开倭人岛,倭人已被杀绝了。
金春秋或许还保持着一些仁慈,但那些穷疯了的新罗人,却没有金春秋那样还会残存着人性。
三年时间,短短三年间他们挖空了数座银矿山,直到人力所挖不到的地方。
得到了最后的银子之后,那些穷凶极恶的新罗人,将最后几个倭人也杀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一看!
李承乾看着他们所画的地图,从北到南的确是倭人全部的地界,发了疯的新罗人将倭人杀光了,从此也就没有倭人了。
这一点与苏定方到了莱州后所得到的消息是一样的。
这个世上没有倭人了,哪怕那边再出现活人,也只会是野人,新罗人在那里留下了一地的狼藉,而后退走了。
倭人地界本就是弹丸之地,与中原的战争相比,灭了倭人地界,就只是灭了一个州郡而已。不是什麽大事。
乾庆十五年,快入冬的时候,太子与太上皇才回到了长安城。
说是去避暑,父皇与于菟在九成宫住了半年之久。
回来之后,太子就要面对繁重的学业。
乾庆十五年冬,南诏分二十五个县,在南诏的二十五个县的县吏来到了长安城。
许敬宗没有说错,现在的南诏是大唐的一部分了,南诏第一次向长安城递交了他们的赋税。
风雪中,李承乾抬着一个木箱子来到了安宁村。
李世民坐在家里的火盆边,火盆边烤着饼,见到儿子来了询问道:「来见朕不用带礼的。」
李承乾将沉重的木盒子放下,而后将木盒子中的碎片都倒了出来,这是拼图的碎片,一边解释道:「这是儿臣让人给父皇所做的新拼图。」
李世民道:「很久没有新拼图了。」
这些拼图在桌上堆积得很高,李承乾陪着父皇坐了许久,直到外面的风雪停了之后,才离开。
翌日风雪又淹没了这座宁静的村子,大雪将房屋埋了,只留下了屋顶的形状,还有一扇小窗,亮着温暖的灯火。
今年的夏天酷暑无比,今年的风雪实在是太大了。
今年大热大寒的天气,令人很不适应。
坐在油灯边,长孙皇太后缝着衣裳,低声道:「那个上官婉儿是个很好的女孩子,她很聪明。」
李世民笑道:「没想到上官仪老老实实一辈子,却有这麽一个聪慧的孙女。」
「那陛下是觉得这个孙媳妇很好?」
「朕老了,这些事让承乾去做吧。」李世民说着,低着头努着嘴,蹙眉拿着放大镜,将一块块拼图拼上。
年迈的李世民缓缓坐下来,长出一口气,用了五天,终于将这拼图拼好了。
拼图所画的就是大唐如今的疆域,从东面一直到了大陆的尽头,向北跨过了贝加尔湖,向南直到海洋。
向西南到南诏全境与真腊,骠国接壤。
向西,大唐疆域连通整条丝绸之路,得到了吐蕃的全境,向西越过了大雪山得到了天竺各国的全境。
西北方向,大唐的疆域越过了葱岭,吞并了小勃律国,过了咸海,吞并了波斯的许多旧地。
李世民看着广袤的疆域,道:「观音婢,你见过如此广袤的疆域吗?」
长孙皇太后很是忧心地一叹,苍老又带着关心的语气问道:「如此庞大的社稷,承乾一个人能照顾好吗?」
李世民轻拍着妻子的手,忽然一笑,「早在承乾留守长安,朕就看出来了,他心里藏着很多事,舅父也看出来了,那小子心里的事一直藏着,对谁都没说。」
长孙皇太后缓缓点头,再叹息一声。
李世民道:「现在也很好,很好……」
自春秋战国以来,大唐的疆域超过了前朝,成了自史书记载而来,疆域最广袤的封建王朝。
文林馆内,一个孩子问道:「老师,这麽大的疆域要如何治理。」
讲课的老师叫王勃,十七岁的王勃解释道:「不要问如何去治理,只要你问了永远有更好的治理方略,方略永远不会完美的,你需要去施行。」
讲完这堂课,王勃就放下了书卷,他道:「好了,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一群孩子欢快地离开了课堂,王勃提着自己得书袋子离开了这里,正要去向主事禀报,却听到了主事正在与人交谈。
一个男子笑着道:「张兄,浩然两字好。」
谈完之后,张柬之送着这个朋友离开,这才注意到站在门边的王勃,吩咐道:「明年就要科举了?」
王勃行礼道:「谢老师多年来的照拂。」
张柬之疑惑道:「当年在寒山寺,玄奘真有指点过你?」
「回老师,学生年幼时的确有得到玄奘的指点。」
这些年,张柬之一直想要寻一个得意门生,起初觉得王勃这孩子不错,但相较之下,还不如贺知章。
起初觉得贺知章也资质平平,可观察久了,张柬之就觉得贺知章身上的那股敢于质疑的气魄,正是文林馆需要的。
张柬之觉得他的人生要是教不出几个得意的弟子,这辈子算是白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