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热心群众和你分享了奸佞罪证
安抚好向太后后,赵煦回到福宁殿。
郭忠孝已在这里等着他了。
“陛下,此臣之辞表,望乞陛下恩准!”一见面,郭忠孝在循例的行礼后,便从怀中取出了写好的请郡劄子,呈递在手上。
赵煦对此,并不意外。
因为,在过去的这半个多月,郭忠孝已经连续上了三次请辞劄子了。
这是第四次。
而他的理由也很强大——臣父年迈,臣乞侍奉左右,以守孝道。
当然,这其实是表面上的理由。
实际上的理由是——他是吕公著的女婿。
循例是要避嫌的。
从前,赵煦压着,没有人捅破这个窗户纸,他和吕公著都可以装鸵鸟。
可现在,随着孔文仲、刘安世等人在上个月带起来的节奏。
鸵鸟再也装不下去了。
所以,不独是他。
吕公著的学生李常,也在过去半个多月里,连续上表请郡守边。
向太后自是慰留不许。
但李常却铁了心,一定要请郡守边。
几轮慰留后,向太后知李常去意已决。
加上,国朝之制,师徒、父子、叔侄、翁婿同殿为臣者非常少。
更不要说,同在都堂的了。
于是,也就不再强行挽留。
在今天的早朝上,将其请郡劄子,下到朝堂,命有司议论。
实际上就是批准了他的请求。
自然的,郭忠孝在知道这个事情后,再也不能安坐。
直接到赵煦面前来请辞了。
赵煦微笑着,命童贯上去,接了郭忠孝的辞表,打开一看。
还是老调子——臣父年迈,臣为人子,不忍老父寒暑点卯之苦,乞辞诸差遣,归家奉养老父,以尽人子之孝。
这是政治正确。
赵煦看完,知道是留不住郭忠孝的,便道:“郭舍人孝心诚笃,朕实良叹!”
“但朕实在有些不舍啊!”
郭忠孝顿首泣道:“陛下厚爱,臣父子感恩不尽!”
“奈臣父年迈,寒暑往来于武学,诸多不便,身为人子,臣实不忍……”
“唯乞陛下开恩……”
赵煦颔首:“既是如此,朕自当成全!”
其实,郭忠孝自己不主动请辞,年后赵煦也会调整通见司的人事了——当初,赵煦任命郭忠孝执掌通见司,是为了和旧党媾和,展示诚意。
郭忠孝是郭逵之子,吕公著的女婿,程颢的学生,文彦博、冯京、韩维等人欣赏的晚辈。
自然,他属于旧党派系中公认的俊杰。
同时,他人品特别好!
这一点,赵煦在自己的上上辈子,就已经验证过了的。
赵煦在现代,看过郭忠孝的结局——建炎二年,金兵南犯,郭忠孝守永兴军,他作为永兴军兵马都监与永兴军的经略使唐重等文武官员战死。
他连完颜构这样的君主,都肯死战卖命,可见确实是忠臣!
所以,赵煦就选用了郭忠孝,来作为过渡期的人物。
现在,过渡期已经结束。
自然该换上自己人了。
人选赵煦都选好了——当然,表面上赵煦还是要假惺惺的试探一番。
便对郭忠孝问道:“舍人既辞,未知舍人可有继任之良臣举荐?”
郭忠孝顿首道:“臣愚钝驽马之材,岂识朝中人物?”
“唯愿陛下圣心独运,拣选良臣,以侍左右!”
赵煦嗯了一声,道:“既如此……”
“舍人之请,朕准了!”
“待兴龙节后,朕除授接任之人,舍人便与之交接吧!”
“唯!”郭忠孝伏地:“臣谨奉德音!”
赵煦点点头,道:“舍人服侍朕已近三年,三年来,不避寒暑,不舍昼夜,忠心侍奉,始终如一!”
“朕甚嘉之!”
“如今,舍人归家奉养老父,为天下孝子典范,朕自动有所嘉奖,以示天下……”
“这样吧!”赵煦想了想,就道:“舍人辞任后,朕特许舍人依旧保留宮籍,遇事可直奏于朕案前!”
“此外,舍人辞任后,可以提举佑神观副使为磨勘叙阶之用!”
这就是允许其保留职称待遇,甚至连俸禄都还能继续拿,只是要减半再减半(本来宫祠官俸禄就要减半,王安石变法,再次减半)。
但这依然是皇恩浩荡。
郭忠孝当即叩首谢恩。
送走郭忠孝,赵煦也是唏嘘了两声。
便走到了书房,将李常最新的辞表副本,拿在手中,一边看一边低声的念着上面的文字:“昔先帝勤劳累年,储蓄边备,今又幸逢慈圣垂帘,陛下求治,天下府库充盈,诸常平、免役、宽剩五千七百万余贯,京师米盐钱、糖钱、棉布钱及元丰封桩库钱等总金银谷帛之蓄复又过于府库之蓄,边用不患不备,此臣所以敢辞大计之责,而愿守边也!”
李常的请郡,目的性很明了——请求戍边。
去西北,主持一路防务。
而且,从文字上看,他是打算到任后,要秣兵历马和西夏人做过一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