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书客网 > 人类失踪,幸好我有亿万克隆体 > 第378章 不,不是这样!

第378章 不,不是这样!

第378章 不,不是这样!

截止到目前为止,那一艘承载着人类同胞们的紫月飞船已经在太空之中孤独的飞行了2000多年的时间,以紫月飞船90%光速的航速计算,它恐怕已经飞行出了约2000光年的距离。

在之前阶段,自己从毁灭者文明的截杀之中侥幸逃脱后,自己也向着那艘飞船前进的方向飞行了约1000年的时间。但就算如此,自己此刻与那艘飞船的距离,也在1100光年左右。

自己就算全速飞行,也需要大约600年的时间才能追上。

但……就算需要6000年时间,李青松也不会放弃。

之前是科技程度不足,航速无法到达90%光速的航速,根本追不上。现在终于突破成为引力文明,掌握了超光速航行技术,无论前方如何艰难险阻,李青松都一定会追下去。

便在这无垠黑暗包裹之下,这一支舰队在保持着日常科研任务的同时,飞速前进着。

时间匆匆流逝,600余年时间悄然度过。

又有1000多光年的距离被李青松跨越。

曲率航行结束,这支舰队再次进入到了常规航行状态。

伴随着一阵光影变幻,那占据了所有视野的无边黑暗悄然散去,漫天星辰再度出现在了李青松的视野之中,且比之前愈发密集。

这里更加靠近银心,恒星密度便再度提升了一些。

万千星辰环绕之下,看着那一万艘已经清洁溜溜,总质量从高峰期的100亿吨,降低到了此刻仅有1亿吨左右的巨型空天母舰,李青松轻轻叹了口气。

物资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仅有重型运输船之中还有一些储备,但也支撑不了太久。此刻必须要进入恒星系之中进行补给了。

调转航向,李青松的庞大舰队向着前方仅有1.6光年处的一个恒星系开始减速,然后停泊到了星系之中,浩大的建设立刻开始。

这一次,李青松不仅要在这里进行补给,开采至少100万亿吨的各种物资将那些空天母舰全部填满,他还需要做另一件事情。

按照当初从紫月文明之中获取到的情报,此刻己方舰队已经位于那艘人类飞船的前方。

但数千年时间,数千光年距离的漫长航行,因为星际辐射、尘埃撞击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那艘始终处于惯性航行状态的人类飞船不可能始终保持直线,而是必定会有误差。

它此刻并不在它预定的航线上。据李青松估算,以原定航线为基点,在到达此刻自己所在的距离时,它的偏差幅度大约有±4光年左右。

这正是李青松一路追赶,甚至已经超越那艘飞船,却始终未能将其找到的原因。

半径为4光年的圆,面积高达1125亿亿亿平方公里左右。而那艘飞船,在接下来20-40年时间里有可能从如此巨大的面积之中的任意一点通过。

想要截获那艘飞船,李青松就必须在这如此巨大的面积之中布设上足够的探测器。并且,这张拦截巨网必须要足够紧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遗漏。

否则那艘飞船就有可能成为漏网之鱼,从李青松看不到的地方穿过去。

现阶段李青松所能制造的最先进的探测器,配合上那艘人类飞船的体积、反照率等特征,大约能做到1000万公里以内有90%概率将其探测到。

如果将距离缩短到700万公里的话,探测概率就提升到100%了。

但为了防止意外,李青松为每一颗探测器规定的探测截面积,半径仅仅为600万公里。

如此,一颗探测器便可以对应约28.27万亿平方公里的探测面积。想要将半径为4光年的截面积全部铺满,李青松需要建造足足四十万亿颗这种探测器!

以一颗探测器质量为2吨计算,平均每颗探测器再加上1吨的辅助装置,譬如通信、供能、维护等装置的质量,一颗探测器的质量便是3吨,李青松所需要建造的探测器的总质量将高达120万亿吨!

相比起李青松舰队起航之时所携带的,总数约在140万亿吨的补给,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算大。

但问题在于,探测器不是原材料,不是补给物资的那种金银铜铁、水、二氧化碳、甲烷乙烷之类,而是较为高阶的工业品。

生产这种工业品,不仅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还需要专门的工厂才行。

“120万亿吨,40万亿颗探测器么……没问题,造!”

这一刻,1500亿名智慧生命之中可以动用的总计800亿名工程师、科学家、技术工人、后勤保障人员等,加上李青松的1000亿名克隆体,这庞大到普通文明难以想象的工程力量全部倾泻到了这个恒星系之中的6颗大行星上。

一座又一座工厂拔地而起,位于浩瀚太空中的,位于行星环绕轨道的,位于地表的,位于地下的,不计其数。

一条又一条太空电梯从地表直接延伸到了太空,一艘又一艘运输飞船来回穿梭着,一片繁忙。

现阶段,除了必要的补充之外,李青松将自己开采出来的所有基础物资全都投入到了探测器生产工厂之中。

短短十年之内,李青松便完成了10万座探测器工厂的建设。而这仅仅只是最终端的总装厂而已。

在它上游还有着数量更多的零部件工厂,生产外壳的,生产线缆的,生产通讯模块的,推进器的,光学元器件的,计算芯片的,以及更为上游的,冶金、锻造、采矿,等等等等。

这些工厂的数量就更多了,足足有1000万座以上!

此刻,来自这众多上游工厂的零部件便如同潮水一般涌到了这些总装厂之中,进入到了生产线之上。

如同流水一般,单颗重达2吨的探测器源源不断的流淌出来,平均每1.5分钟便是一颗下线,然后迅速装箱,通过太空电梯运走。

而,1.5分钟一颗是一条流水线的产量。平均每座工厂都有着少则50条,多则200条生产线,如此算下来,每座工厂平均每天都能生产约5万到20万颗探测器,10万座工厂加起来,平均每天就是约110亿颗!

这承载着李青松希望的众多探测器便有序乘坐重型运输船飞向太空,以计算之中那艘人类飞船的标准航线为起点,以4光年为半径,向四周平铺。

一张大网在这浩瀚太空之中悄然铺开,李青松本体则乘坐着一艘居住飞船,在众多战舰的护航之下来到了圆心部位。

以通讯长度可达3光年的超距通信为轴,李青松实时掌控着周边三光年范围内的所有探测器。

至于最外围那1光年距离的探测器,就只能通过元始AI去掌握了。这必定会导致一些效率的下降,但仍旧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此刻距离那艘人类飞船到来还有最短约3年的时间。这一段等待期李青松也没有闲着。

早在这张探测大网铺设初期,李青松便已经想到除了捕捉定位那艘人类飞船之外,这张大网还可以用来做一些别的事情。

光年级别的,有关于星际物质的流动、星际空间的微引力扰动、光年尺度的空间膨胀系数检测、星际高能辐射方面的研究等等。

推荐阅读: 晦朔光年 遮天之太古圣皇 俗世:我的命格百无禁忌 惊世邪帝 莽苍传奇 斗罗:开局源堡,我无敌了 谁教你这么当兵的! 重生之浪王之王 诸君,该入万魂幡了 战锤:向虚空领主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