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书客网 > 天可汗回忆录 > 第95章 不是,皇帝这么猛的吗?官绅一体纳粮都敢碰?

第95章 不是,皇帝这么猛的吗?官绅一体纳粮都敢碰?

第95章 不是,皇帝这么猛的吗?官绅一体纳粮都敢碰?

“上位,我大明地方税务问题很大。

这次出现这样大的问题,除了我大明立国时间太短,有着诸多大事要做,无暇他顾。

以及官场之上,元朝留下的坏习气太重,诸多官员故意因循旧例,欺上瞒下,贪赃枉法之外,还有其余方面的缘故。”

努力让自己心绪平静下来的刘伯温,望着皇帝又一次开了口,谈及正事。

朱元璋也同样收敛了心思,点点头,示意刘伯温继续。

态度显得很郑重,给予刘伯温足够的尊重。

刘伯温留意到了上位的这些细微的变化,心里很是受用。

“臣觉得,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税收转运制度不太合理。

各地税征收上来之后,先让各个地方,把这些税,分给地方的各个衙门,以及其余各处需要用到钱粮的地方。

而后再把剩余的运往京师。

这办法好是好,在很多事情上,都显得方便省事。

钱粮这些,不用运来运去的,也能省下很多民力。

但同样,弊端也一样不少。

比如,这种坐收坐支的办法,容易导致各个地方账目混乱。

再加上别有用心之人,在暗地里故意捣乱,很容易让他们钻空子。

趁机侵蚀大量钱粮。

钱粮如何使用,各地官府也很有话语权。

如此一来,应对突发事情时,倒是比较好,但应迅速。

可也让地方官府手中的权力过大。

除了容易滋生贪腐外,也容易不听朝廷的话……”

刘伯温斟酌着言辞,说着这件他早就有所考虑,想要给皇帝说,却又一直没有说的事。

之所以一直没有说,是因为坐收坐支,这一套税收转运制度,是皇帝非常认可的的做法。

觉得这样方便省事。

上位从最底层一步步的走上来,是绝对的强者。

一路行来,可谓是披荆斩棘。

这样的雄才大略之人,往往信念坚定,百折不挠,一往无前。

但这样的性格,也同样会有一些,不太好的影响。

比如,一旦认准的事情,很难更改,容易刚愎自用。

刘伯温知道,他把这些说与上位,上位也不会听。

再加上上位本身,对待自己的态度,就显得复杂,自己处境不好。

要是在这等情况下,把这些说与上位听,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让自己处境更加艰难。

这等事情说与皇帝,等于是唱皇帝的反调。

不仅上位会对自己不满,地方上的大量官员,也一样会对自己怀恨在心。

因为一旦停止坐收坐支这套转运制度,不知道会断了多少人的财路。

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

一旦这样做了,自己那真的是两头不落好。

他原本是准备自己死后,留下遗书,让自己儿子在新皇登基后,呈送给新皇的。

但刘伯温又改变了主意。

这些话,刘伯温最终还是在此时说了出来。

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如今上位借助空印案,将各地管税收的,给狠狠的犁了一遍。

清洗了大量元朝遗留的虫豸。

将众多获取利益的人给清理掉了,极大的震慑了宵小之心。

这个时候,趁机动税收转运制度,是最好,也是最容易完成的。

不然等上个三五年再做这事,让新补充的这些税务官们,熟悉了这一套,和地方的那些人之间,利益牵扯越来越多。

再想要做这些,又不知道得横生多少波折。

多费多少的力气。

另外一方面,则是他明显感觉到了上位的改变,尤其是对待自己态度上的改变。

君臣之间,那种越来越深的无形隔阂已经消失,上位和之前相比,也更加能听下去人劝了。

而且,通过这次的空印案,上位想来也能比较深刻的认识到,坐收坐支这一套的巨大危害。

若不是这套税收转运制度,事实上让地方上的官府,掌握了很大一部分的财权。

李善长想要号令天下官府,和上位对抗,是没有那样容易的。

说完这些话,刘伯温的身子坐的更加直了,屁股也不自觉的从坐椅子的一半,变成了三分之一。

心也随之悬起。

虽然他知道,依照上位对待自己态度上的变化,以及在处理不少事情上的变化,自己在此时说起这些,应该不会被上位处罚。

上位同意改变这些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但凭借上位的脾气,以及上位以往对待坐收坐支的态度,会因此而触上位霉头,让上位再次对自己心生不满,也还是很有可能的。

真的说起来,用来谋身这些不说最好,不会给自己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但刘伯温还是选择在此时说了出来。

他是真的不想错过这次的大好机会。

也是真的想要大明变得更好。

更没有忘记,上位当日对自己说过的话,没有忘记上位交给自己的,找出大明共同理想的重任。

那么在这等时刻里,又怎么能一直计较个人得失,对这等让大明变得更好的机会视而不见?

要真的这样做了,他心里真过不去这个坎。

有些事,终究是需要有人去干的。

与其想着让别人上,让别人拼命,不如去想一想,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

“刘先生,你说的很对,坐收坐支这一套确实不行。

咱的想法是好的,可它娘的贪官污吏太多了。

很多人没有机会,都要努力的找出机会,猛猛的往自己腰包里塞钱。

坐收坐支这套,方便是方便,可它娘的也方便那些狗东西们捞钱。

这些,必须要改!”

刘伯温的声音刚刚落下,朱元璋的回答就来了,带着斩钉截铁般的坚定。

他能看出刘伯温在说这话时,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

要是上辈子,遇到这样的情况,他就算是认同刘伯温的这些提议,也肯定会趁机多让刘伯温多提心吊胆一会儿。

但这辈子,他不会如此做了。

明知说出来这样的话,可能恶了自己,为了家国利益,却还是当面说与了自己。

这样的人,是值得信任,且要想办法安他的心,让他赶紧放下心来。

刘伯温说的这些,切中时弊,也正是自己所想要做的。

上辈子自己对于经济这些认识不足,涉及到经济时的,往往会犯迷糊。

坐收坐支这一套,就是其中的典型。

而今重新来过,自然需要将之给解决了。

刘伯温闻言,那提起的心,一下子放回到了肚子里。

上位,是真的不同了!

“臣觉得,改坐收坐支为税粮统一征收转运至太仓。

而后再根据各个地方的需求,由朝廷进行调拨比较合适。”

刘伯温说起了解决的办法。

在这上面,宋朝是有例子在的。

说起宋朝,可以各种骂,说他太怂,说他断了脊梁,骂他丧师辱国,丢人丢到了姥姥家。

但有一点不能否认,宋朝收税的能力是真强。

但凡大明能有宋朝五成收税的功力,到了后面,也不至于会穷困到那等地步。

很多事情,或许就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可以。”

刘伯温道:“臣明日就上个奏章,详细言说此事。”

朱元璋摇了摇头:“不用上奏章了,咱这里直接颁布,往下推行就可以了。”

别看现在,自己已经狠狠的对地方税收系统砍了一刀,但这等事一旦去做,依旧是一件非常得罪人的活,

刘伯温上奏章言说此事,就是准备担下这诸多的骂名。

让这些都冲着他去。

不过朱元璋却不打算这样做。

身为皇帝,一个国家的主导者,很多事情该自己上的时候,就要亲自操刀子上。

该承担起的责任,就要去承担。

该为臣子撑腰时就要撑腰。

不能为了名声,为了所谓的不伤圣德,遇到事了就把脑袋缩回去,让敢于做事的臣子,来到前面一边做事,一边承受巨大压力。

这等事,朱元璋是不屑于去做的。

想要凝聚人心,想要汇集一大批的敢做事,能做事的人。

身为皇帝,身为带头人,该扛事的时候,就要去扛事。

努力的给他们营造一个,好的做事环境。

如此才能更好的汇集里起力量来办大事。

这里面,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就是崇祯。

这个子孙想要做事,想要挽救大明的心是好的。

可能力不足,做的很多事都是错的,也是真的。

其余不说,单这个不粘锅的属性,就足够让人无法言说了。

崇祯朝一开始也还是有能做事,敢做事的官员的。

但很可惜,在崇祯朝,越是这样的官员,死的就越快。

做的越多,错的越多。

很多本该皇帝来担的责任,崇祯为了所谓的名声,不敢,也不愿去担。

出了事,就拿那些敢做事的臣子开刀。

如此,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眼见得那些敢做事的人下场这么惨,一些原本还想为国做事的,也会顺理成章的闭嘴,缩头。

跟着那些蝇营狗苟之辈,一起随波逐流。

崇祯但凡能抗点事,勇于担当丢掉京师的骂名。

也不至于在李自成兵马都要打过来了,京师里的众多官员,却无一人提议放弃京师南迁。

不说放弃京师南迁了,连提议安排太子从京师离开,前去南面的都没有。

以至于李自成的兵马来到之后,连皇帝带太子,一股脑全都没了。

要是能提前让朱慈烺这个太子到南面去,京师被破后,局面也不会混乱到那种程度。

南明的那些小朝廷,或许不会有那样多,令人吐血的操作……

这些事不能想,一想就容易让人火大。

“上位,这事是臣来见上位言说的,拿那理当的由臣来上奏章。”

刘伯温明白皇帝的好意,但他也有自己的坚持。

“还是算了,刘先生只管安心做事就行,这些风风雨雨让咱来就行。

咱别的能力或许不成,但抗风浪的能力还是有的。刘先生身子单薄,好好将养身子,多为咱大明出几年力气才是最重要的。

空印案发,刘先生闭门不出,就已经令的无数人,对刘先生冷言冷语了。

推荐阅读: 风是叶的涟漪 不用学习的世界 僵约之僵尸帝君 从荒岛开始争霸 [剑三+综]快穿之开宗立派 湘西往事:黑帮的童话(全集) 直播在三国 红颜迷途:女上司的隐私 皇女养成记 最强热血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