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错过了什么
温故琢磨着做个亮眼的东西出来吸引狗大户,这东西同时又具备实用性。
画图设计,再根据现有的成果做微调。
就是不知道属不属于违建,还得去找表哥报备一下。
此期间,蜂窝煤炉进入了更多的坊市。
歆州第一版的报纸也出来了。
赵少主手下确实人才济济,有文有武,办报迅速,但温故作为最先提建议的人,赵少主在定名的时候还是咨询了温故。
温故没有直接提议取什么名,而是说了一句“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于是便有了《歆州时报》。
印出来的第一版,规规矩矩,很正经的言辞,介绍南边又来了些什么大人物,但重点介绍的还是蜂窝煤炉。
将士们在冬季用热水热食不便,赶工出来的蜂窝煤炉先拨一批到了外城区各个军坊。
第一版报纸上没有遮掩温故的贡献,这次除了中上层的那部分人,许多基层的平民和士兵也认识到了温故的身份和贡献。
以往引导舆论需要靠人去传播消息,现在就高效多了,影响的范围也要大得多。
只要能看到报纸,自然就会知道报纸里面的内容,也会让更多人知晓。
报纸每个军坊都有份例,若额外想要购买,只能去指定地方。
内城区的也一样。每个坊里的坊长,以及部分身兼官职的人有分配一份,其他人如果想要可以去指定地方购买,报纸钱不贵,用得起煤的人,基本上也买得起报纸。
城外。
虎头旗帜,迎风招展。
此前接了雇主任务,想要赚取物资的虎威镖局众人回来了!
这支队伍显眼的是,除了旗帜,以及走在前面的林镖头,还有数十气势昂扬的镖师。
但这些之外就是畏畏缩缩的村民,和沿途收拢的游散难民了。竟然也有三百多人!
加上虎威镖局这趟出门的镖师,整支队伍将近四百人。
一路上吸引了许多投奔歆州的队伍和城防军的注意,也知道了这个虎头旗帜的身份来历,有了初步印象。
由于出城多日,和难民接触得多,所以虎威镖局的众人还需要在外城区隔离两天。
和第一次在这里隔离的忐忑不同,这次虎威镖局的镖师们镇定多了。
要说忐忑不安,其实也有。他们这次在路途中打猎,得到了一车猎物,也不知道入城费要收多少。
城里的居民外出砍柴狩猎,入城要交一点入城费,打的猎物按比例上交。
林镖头拿了米粮去换热水热食的时候,发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许多兵卒聚在一起,围着一个奇怪的铁皮炉子。
换取热水热食的地方也是,只不过这里的铁皮炉子更大。
附近还有几名士兵在议论,说哪位军头儿用的是什么款式的煤炉子,什么级别的蜂窝煤。
“我们头儿用的就是那种优质煤,味儿小、烧得快,还贵!”
“这蜂窝煤确实挺好的,应该是加了粘土,报纸上说烧过之后可以铺路,我们坊那边铺了一长条,真挺好的,确实能防滑!”
“也不知道这烧过的煤渣对防‘邪气’有没有用处。”
“歆州时报上没写啊。”
什么蜂窝煤炉?什么歆州时报?
林镖头听得满头雾水。
他们出去跑一趟镖,也没多久啊,怎么再次回来,好像已经听不懂这歆州城里面的话了?
我们错过了什么?!
带着满头疑问回到队伍,不多时,有专人来这里统计队伍中的新增人员数量,这是计算带了多少难民过来,可以算功劳换东西。
同时也算一算需要收缴的入城费。
登记队伍身份的时候,林镖头拿出了温故给的,盖了章的凭证。
负责统计记录的那小官原本没当回事,等看清纸上面盖的章,又瞧瞧林镖头等人,面色缓和许多,不是刚才那种板着脸公事公办的样子了。
那小官把凭证还回去,跟林镖头解释:“如今歆州正是收人的时候,入城费收得不高。”
林镖头在心中计算,就算上交十之二三的猎物,这次走一趟,他们能得到的更多,不算啥。
结果最后统计,入场费只是象征性地收了点,一成都不到。
还有这种好事?!
大概是林镖头他们的表情太过明显,那小官解释:“你得感谢你们坊长。”
林镖头:“我们温坊长?”
小官点头:“对,就是赵家的那位姓温的表少爷。”
过来投奔赵家的表少爷那么多,也就这位出了成就。刚来的时候还是少主亲自去迎接,来了不到一个月,就扬名全城了。
如今在歆州城,上至富豪贵族,下到兵丁贫民,就算没见过,也听说过温坊长的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