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一博连道不敢:“小姐谬赞,一时侥幸。”</p>
他刚看两人低声聊起家常,心中其实早急得如热锅蚂蚁。</p>
眼看着两船离出湖不远,再不想办法就要靠岸了。</p>
现在得了说话的机会,立刻言辞恳切的道:</p>
“倒是小姐高义,救了在下等人,还请给个地址,日后在下必有厚报!”</p>
黛玉听闻,自是推辞。</p>
“不必如此,我让人帮忙也只是举手之劳。”</p>
“出门在外,难免遇到些许麻烦,冯解元这样的,任是谁见了也不会无动于衷,我又岂能挟恩?”</p>
本来以为客气一下就好。</p>
没想到,冯一博闻言大摇其头。</p>
“此言差矣!”</p>
他一脸正气,摇头晃脑的道:</p>
“林小姐虽菩萨心肠,但也莫做子贡!”</p>
“若人人都如子贡一样拒金,那以后再有人落难,救人的岂非越发少了?”</p>
子贡拒金,是孔子门徒子贡的典故。</p>
大概意思,就是子曾经对子贡曰过:</p>
做好事不要奖励,会打击别人的积极性。</p>
冯一博这一番话就像是个老酸儒,拿出了言必称孔子的势头。</p>
“咯咯!”</p>
黛玉博闻强识,不由掩嘴轻笑。</p>
没想到这位解元竟是个书呆子。</p>
她为人洒脱,倒也不在乎这些。</p>
便点头道:“既如此,那等公子会试后,可到荣国贾府小坐,到时自有我长辈接待。”</p>
听母亲说,二舅舅最喜与读书人来往。</p>
想必不会介意招待一位解元。</p>
黛玉却不知,冯一博等的就是“荣国贾府”几个字!</p>
闻言立刻满脸诧异,问道:“小姐说的,可是四王八公中,一门两国公的贾家,那个荣国贾府?”</p>
“不错,荣国贾府是我外祖母家,此去便是探望她老人家。”</p>
黛玉倒是没听出冯一博的话外之意。</p>
“说来实在是巧了!”</p>
冯一博一拍大腿,满脸都是惊喜之色。</p>
“在下恩师是金陵李氏,讳守中,他老人家的嫡女,正是荣国贾府政公的媳妇!”</p>
黛玉感觉到有些不对,和贾雨村对视一眼。</p>
师徒二人都觉得事情的发展有些古怪。</p>
冯一博知道对方不会轻信,但他还有后手。</p>
他不紧不慢的,从包裹里拿出两封信,递到黛玉面前。</p>
“此次我进京赶考,恩师让我带信给政公,再代他老人家探望一下我师姐贾李氏。”</p>
李守中与贾政虽是儿女亲家,却是多年没有往来了。</p>
两人年轻时候关系极好,经常在一起挥斥方遒,畅谈胸中抱负。</p>
再加上两家都是金陵大族,顺理成章定下了儿女亲事。</p>
后来贾政没等中举,就被太上皇赐官。</p>
从此朝中多了位中旨官,被人所鄙视。</p>
贾政不甘浊流,开始偏爱清谈,不理俗务。</p>
李守中又在金陵,两人就此渐行渐远。</p>
不过,李守中在京都能够托付的人不多。</p>
贾政毕竟是他昔年好友,又是儿女亲家。</p>
想必荣国公一脉,也能为冯一博提供庇护。</p>
起码不至于被人欺了门第。</p>
再加上他也许久未和女儿联系,正好托人探望一下。</p>
所以才有了这两封信。</p>
黛玉接过,只看了一眼信封。</p>
果真。</p>
一封是给荣国府贾政,贾存周。</p>
一封给荣国府贾李氏,李纨,李宫裁。</p>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她也不得不信。</p>
将信还给冯一博,黛玉都不禁感慨道:“这还真是巧了。”</p>
“谁说不是呢!这可真是太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