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战败之后,淳于越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差点把自己饿死,后来稍微恢复了一点,但也一直精神不振。</p>
不久,他就回高昌王王庭了。</p>
屠淖留在了下庄,被任命为总帅,一整个冬天,他是一天都没歇着。</p>
他知道,凉军一定会打过来。</p>
情况却很不乐观。</p>
这个冬天,伤病减员让军队承受了不小的损失,他麾下拢共不到六万人。</p>
淳于越则在后方招募新兵,说是招募,其实已经到了全民皆兵的地步。</p>
他们只能寻求外援。</p>
一封接着一封的信,不断送去光明圣庭,却都石沉大海,一点回应都没有。</p>
光明圣庭就像是聋了瞎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p>
他们被彻底放弃了!</p>
李怀这边则在两个多月前,就收到了光明圣庭的讲和信,是讲和,而不是求和。</p>
光明圣庭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想劝李怀放弃进攻高昌王部。</p>
呵呵!</p>
好人全让他们当了。</p>
想屁吃!</p>
军队开拔后半日,先锋部队已经到了黄河边上,他们对河西那边连续侦查了三个月。</p>
可以说,河西有几根草,都数清了。</p>
确定屠淖没有派兵防守。</p>
但为了求稳,李怀还是命令燕高阳,在河东布置一个炮营,掩护军队渡河。</p>
咕隆!咕隆!</p>
走在最前面的是数十辆牛车,每辆牛车上都托着一根铁链,一车一根,每根都有大腿那么粗。</p>
乃是李怀三个多月前,确定要继续打后,让后方特意生产的。</p>
他要在黄河上,架起一座桥!</p>
嗖!</p>
由武师把铁链牵引过河,一共是十八条铁链,分作两组,平行七条,两边高半人处各一条。</p>
在黄河中间打三个三角桩,用来支撑中间的重量,同时在三角桩的上游,打半圈疏水墙,就如同鸟笼一样,用来挡住冲下来的杂物,和水流冲击。</p>
这一段黄河流域在黄土高原上面,没有什么泥沙,不然,李怀也不敢这么架桥。</p>
铁链和三角桩都架好后,便开始上原木,相隔三丈远一根,这些原木横在铁链桥的</p>
最后,上面固定一层木板,木板的厚度,足以支撑大炮通行。</p>
于是!</p>
两座铁链桥就架好了,这是这个世界第一次,有人在黄河上架起了大型桥梁。</p>
凉军开始有次序的过桥,全军过去后,留下了一个营的兵力,在两头修炼营寨。</p>
守卫铁链桥,以及铁链桥附近的渡口。</p>
李怀之所有要修建这两座桥,主要目地并非是为了让军队方便过河。</p>
而是为了后勤通行更顺畅。</p>
这一战,可是远征!</p>
过了黄河后,凉军兵分两路,李怀率领一军,从南向下庄进攻,齐元白则率领一军,从北向下庄进攻。</p>
齐元白又回到了过去的阵地上,隔着湟水和下庄对峙,李怀因为是从南边走的,几乎可以直接兵临城下。</p>
为什么说几乎?</p>
好家伙!</p>
屠淖这个家伙,一个冬天的时间,竟然在下庄周围,挖了一条护城河。</p>
引的是湟水河的水。</p>
他还有专门的疏水道,这也就是说,他不怕凉军故技重施,堵湟水淹他了。</p>
并且,下庄的城墙也加高加固了不少。</p>
可以隐隐约约看到,山林之中还有伏兵。</p>
屠淖这意思,等于是要坚守到底。</p>
下庄堵在入口处,绕行是绕不过去的,也没有必要绕,他之后进攻高昌王部腹地,也需要下庄这座城中转。</p>
一场攻坚战,无法避免!</p>
轰!轰轰!</p>
先打上几轮实心弹,试试城墙的坚固程度。</p>
一颗颗弹丸砸在城墙上,竟然只是砸出一个小豁口,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效果。</p>
这样算下来,得连续轰十天半个月,估计才能把城墙打烂,那时候,打出去的炮弹,都能堆成一面墙了。</p>
“王爷,他们用糯米加固了城墙。”燕高阳禀报道。</p>
够狠!</p>
高昌王部估计是饭都快吃不上了,竟然还用糯米加固城墙。</p>
“停止炮击!”</p>
李怀下令道。</p>
得另想办法,强攻肯定不行,伤亡太大了。</p>
又没有办法智取。</p>
怎么办呢?</p>
李怀注意到两边的山林,便对燕高阳招了招手,问他,“如果把炮架在旁边的山上,能直接打到城内吗?”</p>
燕高阳拿起望远镜,看了一眼,估算了一下距离,又思量了一番。</p>
“能吊进去。”</p>
意思就是打抛物线,利用惯性,让炮弹自由落进去,威力会小不少。</p>
“那也够他们吃一壶了。”</p>
李怀找来传令官,先和齐元白交换了一下意见,两人竟都想在一块去了。</p>
凉军的优势,就是大炮,而且是可以上山的大炮!</p>
便分头执行。</p>
李怀负责南边,齐元白负责北面。</p>
就是山间的散兵有些麻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