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完燕王一家后,朱允炆并没有急着离开北平,因为燕王之乱刚刚平定,大明在北边防范蒙古的军事部署一片混乱,这很容易引起北边蒙古的觊觎。</p>
所以朱允炆决定在北平再待一段时间,把边防的事情好好管一管。</p>
“陛下,外出募兵勤王的齐尚书和黄大学士求见。”朱允炆正在泡脚的时候,刘庚进来禀报道。</p>
“齐泰和黄子澄?”朱允炆问道。</p>
“对,是他们。”刘庚有些疑惑,这两位大臣不是皇帝最亲信的两位大臣吗?怎么感觉皇帝对他们有些陌生。</p>
“他们来干什么?”现在的朱允炆对这两个人,心里并没有特别的好感,虽说他们对自己确实是忠心耿耿,但也正是因为他们俩,历史上的建文帝成了历史谜团。</p>
“他们说要来给您汇报要事。”刘庚神色尴尬。</p>
朱允炆瘪着嘴,想了两秒钟,最终还是答应了让他们进来。</p>
“臣齐泰/臣黄子澄,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p>
齐泰和黄子澄上来就给朱允炆整个了一个三叩九拜的大礼。</p>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朱允炆见这两人这么诚恳,只好笑盈盈地让他们起来。</p>
“两位爱卿,快快请起,朕知道二位外出募兵,十分辛苦,不知道这么晚来找朕,有什么要事呢?”</p>
“陛下,臣听闻您只是让燕王父子去守陵,而燕王世子则只是贬为庶人?”齐泰抱拳问道。</p>
“对呀,怎么了?”朱允炆知道他们俩一直都是强硬派,显然对于自己对燕王父子的判罚不满,但他故意装作不知道。</p>
“陛下,臣以为燕王一家公然造反,如果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放过他们,不足以对其他藩王形成震慑。”</p>
齐泰刚说完,还没等朱允炆说话,黄子澄又接上了话:“陛下,尚书大人所言极是,如果造反这等诛九族的大罪都放过的话,天下其他藩王会觉得陛下您软弱好欺,以后会更加有恃无恐。”</p>
“你的意思是诛燕王九族?”朱允炆盯着齐泰和黄子澄问道。</p>
“不,臣说错话了,请陛下恕罪。”黄子澄意识到了自己说错谎了,赶紧给朱允炆磕头道歉。</p>
朱允炆看着眼前这个跟随自己多年的大臣,也不想难为他。</p>
“起来吧,下不为例。”</p>
被朱允炆怼了一下的黄子澄不敢再说话,低着头站在一旁,不停地用余光扫向齐泰。</p>
齐泰微微点头,继续说道:“陛下,自古以来,公然造反都是重罪,当年汉文帝时,七国之乱,参与造反的诸侯王要么战场被杀,要么自尽了,臣知道陛下重情重义,不愿意背上杀叔的罪名,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臣还请陛下严惩燕王一家。”</p>
“那你觉得应该怎么严惩呢?男的斩首,女的罚入教坊司?”朱允炆双手横抱在胸前,面无表情地问齐泰。</p>
齐泰和黄子澄用余光对视了一眼,他们感觉眼前这个皇帝有点不对劲,以前可是对他们言听计从的,现在却不停地用话在怼他们。</p>
“臣不是这个意思。”齐泰赶忙摇头。</p>
“那你是什么意思?”朱允炆追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