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这地方,看似威严,可实际上,这就是个破筛子,什么消息都能往外传。</p>
这不,明明昨天夏禹才刚刚在东宫花园之中作出来的诗作,居然仅仅一天时间就传遍整个咸阳了。</p>
不少人对这位一直传闻纨绔、废物的太子刮目相看了。</p>
他们想不出,这位传闻之中文不成武不就的太子殿下,是怎么弄出这么一首好诗的。</p>
刘濞最后还挨了顿打!</p>
所以夏禹的风评才有了那么一些改善。</p>
实在是这首贺知章的《咏柳》太过于经典了。</p>
在一众文人墨客嘴里,这首夏禹拿出来打脸的《咏柳》简直是神作的代表了。</p>
“庆虞兄,你觉着太子这首咏柳到底妙在何处?在下虽然喜欢,但是总说不出妙处来!”</p>
被问及的名为庆虞的书生笑着略带得意的捋了捋胡须,而后环视众人后,缓缓说道。</p>
“此诗,第一妙在遣词造句的朴实无华,咱们都是读书人,谁不想自己能写出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来?”</p>
“可咱们一般唯恐字词不够信雅达,遣词造句唯恐不够奢华,可最终呢?”</p>
“大家看看太子的这首诗,连街头的老妇只要听一遍,都明白这写的是什么。”</p>
“这就是本诗的第一大优点!”</p>
一众围着的书生们闻言不自觉的点了点头。</p>
这庆虞所说的确实是他们的一个习惯,似乎不搞点花里胡哨的,就不能突出他们的学问似的。</p>
庆虞见效果好,自得的摸了摸胡须继续说道。</p>
“其次,本诗第二妙处便是那天马行空的手法了。”</p>
“春日、春风、柳树,我等从生下来就年年见,</p>
自启蒙之后,更是读过不少咏柳、咏春的佳作。”</p>
“更别说学有所成之后自己写的了,可咱们谁能想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种诗句来?”</p>
“谁也没有!”</p>
“谁能想到把春风比作剪刀啊,谁能在后面自问自答一般的用裁出二字形象生动的把春风给拟人化了?”</p>
“但就凭着这一点,谁不觉着那原本无处不在又不见踪影的春风都显得生动了不少?”</p>
“这才是本诗真正的妙处所在!”</p>
这番点评一出,众人无不点头。</p>
还有自己写过诗的,才知道那种一天憋不出三个字,十天之后一片空白的场景是多么的烦人。</p>
也正因为他们自己经历过,他们才深切的体会到,夏禹能在别人出题的情况下,当场吟诵出这么一首诗是何等惊人的才华。</p>
而就在城内学子、书生议论纷纷的时候。</p>
东宫寝宫之内,刚刚被夏禹半强迫的谋夺了身子的蒋楚楚,此刻也正坐在窗前看着自己刚刚誊写出来的《咏柳》。</p>
“这人到底怎么回事?”</p>
“怎么就忽然变得让人不认识了?”</p>
“不仅能对上大魏那千古绝对击败大魏使团,还能作出这等顶尖的诗作。”</p>
“莫非,我当初真看走眼了?”</p>
转头看了看那压根没好意思让人进来收拾的凌乱的床榻,想着昨天白日里发生的那刻骨铭心的一幕,蒋楚楚不由得脸色忽然一红。</p>
因为夏禹的突然崛起,让整个咸阳城里都热闹了起来,但与此同时,更加让人关注的,还是即将到来的大魏、大夏之间的比斗。</p>
大魏使团这边可没闲着,从国内派遣无数能</p>
人志士前赴后继的奔赴大夏,为的就是在之后的比斗当中一雪前耻。</p>
可事情的主人公夏禹呢,接下来整整一天压根哪儿都没去,就躲在柳笙歌这位教习的房间里“刻苦学习”呢。</p>
瞧瞧柳笙歌那下床走动几步都腿脚发软、脸上却艳光四射、珠圆玉润的模样,显然对于夏禹这个学生的努力是相当满意了。</p>
可柳笙歌倒是满意了,一直关注着东宫动静的夏皇可就忍不住了。</p>
雷霆震怒的夏皇差点没忍住直接冲到东宫上门揪着夏禹亲自动手揍一顿。</p>
但他已经决定了,这次比斗就是夏禹最后一次机会了。</p>
如果夏禹但凡在比斗之中丢人了的话,那么,谁来都没用,夏禹这太子之位,他废定了!</p>
对于自己那位皇帝老爹的想法,夏禹自然是不知道的。</p>
对于他来说,眼下其实也没什么好准备的,期间他也转到后殿去看过几次鲁班的进度,还对已经做出来的零件和鲁班出现的一些问题指点了一二。</p>
目前的情况对他来说不算最好,但也绝对说不上坏,至少按照预定时间拿出世间第一把火枪想来还是没问题的。</p>
……</p>
次日,夏皇闲来无事随口问起夏禹的情况,锦衣卫苦笑着答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