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虽然人类数量众多,但性别只有两个,即男和女。我们个体与人类的延续完全依赖于两性的合作。在这基础上产生的爱情与婚姻,便受这种现实约束。
这三个约束性的现实给我们提出人生的三大问题:首先,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种种限制性的规则,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生活于这个地球上呢其次,我们应该在社会中谋求一个怎样的位置,并以此为基础,与他人进行合作再次,人类由两种性别构成,我们应该怎样处理两性关系
个体心理学经过研究,把这三个问题归结为人类的三大任务:职业、人际关系和婚姻。实际上,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均是围绕这三大任务展开。举例来说,一个人爱情和婚姻不如意,工作上不顺心,人际关系又紧张,朋友很少,那么这个人会觉得“活下去”是件痛苦的事情。
反过来说,假若一个人爱情与婚姻融洽而甜美,工作上很有成就,人际关系和谐,身边有很多朋友,那么,他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即使遇到挫折,他也会坚信可以克服,并从中洞悉宝贵的机遇。
所以,生命的意义,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人生三大任务的解决程度。
社会感
所有错误的“生命意义”与所有正确的“生命意义”,均有其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社会兴趣方面的缺失与否。这就好比,一切精神病患者,其根源均与缺乏社会兴趣有关。这些生活中的失败者所赋予生命的意义,仅是个人所独有的意义,忽略了相应的社会感。在他们眼里,“成功”与“失败”仅是个人的事情,仿佛与别人无关。
例如,一个杀人犯承认武器在手时,会有一种权力感,但是很明显,这种优越感只有他自己才体会得到。对于其他人而言,拥有武器根本不能丝毫提高身价,以至于即使手里握着武器,也绝不会认为这样就可以使自己能够凌驾于他人之上。所以,每个人都在努力使自己变得重要,并赢得他人的认可,但这种“重要”取决于他对别人所做的贡献。如果一个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会误入歧途。可见,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解释,会导致不同的意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祭司将所有教友召集起来,然后告诉他们下周三将是世界末日,届时万物毁灭、重新开始。教友们听后惊恐万分,立刻按照吩咐回家变卖所有财产,抛弃所有尘世杂念,并惴惴不安地等待这个“末日”的到来。然而星期三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切照常。教友们便在星期四气冲冲地找到女祭司说:“你给我们带来多大麻烦我们抛弃了所有财产,还告诉遇到的每个人星期三是世界末日。受到别人嘲笑时,我们还毫不气馁地重申这个消息的来源绝对可靠。可现在星期三过去了,整个世界仍丝毫未变”这位女祭司回答:“星期三是我的世界末日,一切重新开始。我的星期三与你们的星期三不相同”这样的话,她是在用私人的意义来逃避谴责,因为私人的意义是无从考量的。
基于此,可以知道,任何真正的“生命意义”都应该有种共同的意义,即能够为别人所分享与接受。如果不能满足这一点,所谓的“生命意义”就是个伪命题。
其实,哪怕是天才也是要满足这个要求的。我们说某个人是天才,是因为他的某方面能力能够为人们做出贡献。所以,天才常是切实而具体的,不是虚无缥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