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张智难并非不懂规矩的浑人,相反,其自幼天资聪颖,知书达礼。
张智难出生于一书香门第,得父亲悉心栽培,一岁能识字,三岁背唐诗,五岁熟读四书五经,七岁能写万言文章。九岁入学考取秀才。照此发展下去,打破明朝各项科举记录指日可待。
但其十岁那年,不小心踏上了歧途。
那日,他在父亲书房中翻到一本《梦溪笔谈》,津津有味地看了一天一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他从此不看正书经典,转看奇书邪典,包括《山海经》、《道德经》、《九章算术》、《本草纲目》、《孙子兵法》等等。凡是三教九流,离经叛道之书,其皆会想方设法搜集,熟读,记录。甚至连海外书籍也不放过,包括炼金术,化学,物理等等,凡有译作,皆为其收录。到得十五岁,已无科举向上之心,满脑子都是些非主流思想。
此时,他接触到了武侠小说。
明末之际,武侠已然蔚然成风,张智难在读了多本前辈传记,武林轶事之后,毅然决定弃文从武。
由于他之前所读邪书中有不少佛教道教经典,其中蕴含武学生息,经脉运转,天地造化之理,张智难悟性奇佳,又一心一意,沉浸其中,因此勇猛精进。不出三年,
其理论上的战斗力已可与江湖一流高手相当。只是缺乏实战经验,江湖上籍籍无名。
由于朝廷腐败,民不聊生,其于十八岁那年,辞别家乡,参加了其远房伯父三林儿的起义军。
————————————————————
萧贱与张智难来到西厢房,分主宾入席。
萧贱问:"张兄,你之前所说,要我帮你运送一样东西,不知是何物?"
张智难点点头,说:"你可以叫我智难,其源自佛经“如来以其智难量”一话,我可以叫你“贱儿”。"说罢,表情严肃,强忍笑意,面肌抽动。
萧贱为人老实,虽觉不妥,但还是点头道:“好吧。”
张智难见萧贱毫不动怒,颇觉无趣,叹了口气说:"还是你叫我张兄,我叫你萧贱吧。"
接着,张智难放低声音,说道:"此次我要你送的东西,与鸿雁有关。"
萧贱一听事关鸿雁,顿时来了精神,身体前倾,两眼放光。
张智难见萧贱这副模样,心中暗自摇头,想:“自古英雄,折戟红颜者甚众,何况少年乎。还是先谈正事,以后再慢慢开导。”
于是,清了清嗓门,说:"鸿雁是今年三月来到我湖广军的。
当时,我伯父刚参加完义军三十六营大会,只带了近百名随从,走小路回军。哪知就在离大本营不足百里处,竟遇上了左良玉安排的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