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
朱高煦没有分毫的犹豫,抬步往里面大步流星而去,见此情形,太子爷亦是紧随其后。
金銮殿上。皇帝的龙椅空空荡荡。
朱高煦和朱高炽两人,各自坐在左右两旁,下面奴婢准备好的小凳子上。
见着两人入座,参与此次朝政议事的群臣们,皆是没有分毫犹豫,神情恭敬的跪拜了下去,朗声高呼行礼道:
“臣等。”
“拜见太子殿下、汉王殿下.”
刹那间。
整个太和殿中,响起一众臣子宛如海啸山呼的声音,偌大的空地上,跪满了大明的臣子们。
朱高煦和太子爷两人,不约而同的彼此对望了彼此一眼,彼此冲着彼此微微颌了颌首示意,异口同声的高呼道:
“众卿家平身。”
此言出。
“谢太子殿下、汉王殿下.”
刹那间,整个太和殿中,再次响起了如海啸般的呼喊声,与此同时跪伏在地上的一众臣子,皆是不约而同的从地上站了起来。
“前些时候。”
“咱们大明钱庄开业。”
“所出的成绩,想来众卿家心中,亦是对于此事,也自是异常的好奇吧!”
就在此时,汉王朱高煦的声音率先响起,传入场中所有人的耳中,说话的同时,朱高煦双眸落到人群中,户部尚书夏元吉的身上,半开玩笑着,继续道:
“其实,就眼下的这个事情上。”
“咱亦是心里,比之大家也差不多,也异常的好奇。”
“为此.”
“关于咱们大明钱庄开业,此间的一些个具体情况,就由户部尚书夏大人,前来为我们大家解解惑,满足一下我们所有人的好奇心吧。”
闻之此言。
夏元吉像是早有准备般,没有分毫的犹豫,抬步从群臣队列中站了出来,微微躬身行了一礼,沉声道:
“启禀太子殿下、汉王殿下.”
“得益于朝廷的大力宣传,钱庄的生意实在是异常的火爆,越来越多的百姓和贾商,在咱们大明钱庄中存钱,当然也有不少的人,于咱们大明钱庄中办理借钱、典当和抵押等业务。”
“可谓是开了一个极好的头.”
“但是太子殿下、汉王殿下,百姓和贾商大多都是以大明宝钞,前来兑换银钱的人,亦是相当的多,索性咱们大明钱庄的储存的备用银两够充足。”
“可于此间百姓和贾商的疯狂兑换,也是每天如流水般的消耗,用掉了很大一部分的备用银钱,虽有进账,但是比之出去的银两,两者完全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长此以往的话,对于咱们大明宝钞的价值,以及公信力或多或少会有不小的影响。”
“不知就当下的情况,殿下可有什么好的对策,可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不得不说。
夏元吉这个户部尚书,当的还真的是相当的称职。
倘若不是真正的悉心翻看,或者详细对比此间的数据,怕是真的难以说出这样的一番话语来。
当然也不否认
夏元吉这样的担心,也并不是没有任何的道理。
因为他们此举的行为,乃是让天下的百姓和贾商,让这些个人重拾对于大明宝钞的信心、亦是重拾对于朝廷的公信力,倘若长此以往下去。
确确实实的,会对大明宝钞,造成不小的影响。
毕竟百姓和贾商,以往几乎都是用的大明宝钞,现如今大明宝钞可以兑换等额的银两,不少人担心.为此,出现了大量的挤兑风波,这些个行为,倒也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在开大明钱庄的时候,他们就有所预料的事情。
原因无他。
从太祖时期,大明宝钞施行开始。
朝廷只顾着发行大明宝钞,并没过多的干于此间发行,以及天下银两、国库储备的平衡。
刚刚开始的时候,倒是没有任何的问题,也不见任何的端倪。
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看着手中的钱财的购买能力下降,自是会导致大明宝钞的公信力、以及大明宝钞的名声,于此间慢慢的变的微弱和不遭人信任、待见。
百姓和贾商面对这样的情况,自是巴不得全部兑换成硬通货,亦完全不担心所谓的贬值问题,这些个行为,也是能够理解的事情。
就这般。
沉思了一会后,朱高煦半眯着的双眸缓缓睁开,脸上的神情不见分毫的变化,依旧淡然淡定,冲着神情略显有些担忧和担心的夏元吉摆了摆手,回道:
“夏大人安心。”
“在大明钱庄推行的时候,咱们不是就预料过当下的事情会发生吗?”
“勿焦勿虑。”
“本王自是有办法,但是眼下还不是那般行事的时候。”
“至于钱庄的储备的银两和钱财,咱们大明朝廷的国库,已然不是以往的国库,你为户部尚书,自是应当比任何人都清楚。”
“前期做了那么多准备,咱们朝廷既然敢这样做,自是就不害怕。”
“百姓也好、贾商也罢。”
“他们要兑换,就让他们兑换就好了,又不是什么大事。”
“再说了”
“大明宝钞,本就是我们朝廷推行的,哪里有不让别人兑换的理由?”
“真要如此.”
“咱们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就眼下大明钱庄的情况,眼下的所发生的事情,不过是当下一些小问题,咱们要把眼光给放长远些,只要稍稍微给一些时间,等到大明宝钞的公信力上来。”
“咱们付出去的真金白银,那么最后亦会慢慢的流入咱们大明的国库。”
“此件事情上”
“在推行大明钱庄的时候,咱们不都一起讨论过,都是已经得出过结论了吗?”(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