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帝不敢想象,奉军将士若是人人如此,他们的实力会强大到什么地步。
朱纯想了想,还是准备替李彻说些好话:“陛下,这奉国毕竟地处边陲,有防范蛮族的重任。奉军若不是如此精锐,恐怕也不可能连战连胜,连契丹都被灭了。”
庆帝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
他并不担心奉军的强大。
或者说,相比于他今日在朝阳城所见到的其他东西,奉国军事力量反而没那么重要。
“霍老,今日之事,你可有什么想法?”庆帝问向霍韬。
霍韬睁开浑浊的双眼,缓声道:“陛下所指的是?”
“工厂。”庆帝呵呵一笑,“民心、政事、人才......今日所见的一切。”
霍韬沉吟片刻,不疾不徐道:“大治之世,莫过于此。”
朱纯讶然地看过去,霍韬的评价不可谓不高。
大治之世......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大治之世?
“是啊。”庆帝感叹一声,“朕一统江山后,仍有雄心壮志,觉得治理江山有何难,只想着大干一场,不仅要武功盖过前朝,还要在文治上有所成就。”
“可如今十年过去了,朕虽每日勤政,自认为从未懈怠,但天下百姓仍是苦不堪言,并未有太大的好转。”
“朕和朝堂文武十年的努力,竟不比不上彻儿封王一年的成就?”
说完,庆帝叹了口气,显得有些黯然失落。
“陛下此言有失偏颇。”霍韬轻轻摇头,“陛下所治理的是整个天下,而奉王治下只有一地,我们看到的也只是朝阳一城。”
“治理天下的难度,远远高于治理一地的难度。”
“而且,朝阳城虽然富庶,但奉王殿下所为独树一帜,太过惊世骇俗,在奉国或许能适用,但并不一定适合大庆。”
霍韬毕竟是出侯入相的老臣,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了庆帝的真实想法。
庆帝这是眼馋了......看到奉国取得的成绩,开始坐不住了。
然而,改革哪是那么容易的事。
尤其大庆沿用前朝制度,天下人心未定,内部尚有矛盾,更不宜大肆改革。
“是啊......制度难改,朕能看到的弊端,朝廷诸公看不到吗?”庆帝面色复杂,“只是涉及利益错综复杂,不愿为此冒险罢了。”
“然而,若是按部就班地继续,大庆与前朝那些灭亡的朝代又有何不同?”
“盛极而衰,随后崩塌,天下百姓最终还要处于战乱。”
听到庆帝的话,霍韬浑浊的双眼微微发亮:“陛下的意思是?”
庆帝负手而起,脸上虽无甚多表情,但眼中却带着一丝兴奋。
“这套礼法用了几百上千年,或许是时候该变一变了。”
“朕早有想法,然而却没有方向,今日在朝阳城所见,却让朕有种久违的心动。”
“朝阳城能从无到有,在这关外不毛之地建立大治之世,我大庆又如何不可?”
朱纯面露惊讶:“陛下,难道您打算在大庆施行奉国的制度?”
庆帝微微颔首,随后看向两人:“你二人皆是朕的肱骨之臣,朕想问你二人一个问题。”
“奉王......可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