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书客网 > Z世代艺术家 > 第151章 12天销量700万!

第151章 12天销量700万!

第151章 12天销量700万!

又是一个生日,却与往年不同——方星河成年了。

孤儿的成年日期不似常人,16周岁,便已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4月1日这一天,又是他惯常发书的日子。

群像青春文,《少年的我们》,终于面世。

签售自然是要搞的,他平时的活动实在太少,发书这种盛事必须隆重,得让粉丝有渠道参与。

而且男魅魔搞线下活动实在太赚,少女粉一眼即狂热是常态,男粉也往往会慑于他的气质,多出几分尊敬崇拜。

相比之下,上电视做节目的性价比,反倒显得不高了。

“走吧,上场了。”

今年的第一场签售,设在了首都,让省里文化口捶胸顿足。

文化中心就应该有文化中心的地位,去年他的声势不够,所以需要家乡来提振场面,如今根本不需要再行巧思,堂堂正正碾过去便是。

王府井大楼,上下午各签三个小时,名字只签了两千多个,书却卖了15000册——仅仅是这一个销售点。

粉丝有安静到一句话都不敢说的,也有忽然痛哭流涕的,更有扔下礼物就跑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电视台的拍摄和采访必不可少,今天的媒体仍然没有特别友善。

前一段时间的教育公平话题仍有余波,记者想从他嘴里挖出更多看法,只是问题的激烈程度有所缓和。

毕竟正常人都知道,人家那就是一个艺考,再怎么扣帽子也扯不到中考高考上面去,方星河又不是没考过省状元,很难在这方面真正批倒他。

所以中立媒体只想左右传话,问问他对某些人某些话的态度,越有爆点越好。

最近的形势,发展到了一种非常微妙的程度。

大致上,是具有官方和高校背景的媒体努力压,以难防为首的资媒使劲挖,围绕高考这个核心战场打了一架又一架,未果,然后掉头去打特招。

其实特招也没什么好批评的,虽然不透明,但它并不挤占正常高考生的名额。

首都台问的正是特招问题。

方星河随口回道:“严刑峻法,死守高考红线。剩下的特招名额,高校爱给谁给谁。”

记者就知道方哥会有惊人之语,因此特别兴奋。

“可是,这样的话,你不怕掌握独裁权的某些人大搞黑幕吗?”

怕,但怕就不做事了?

两害相权取其轻而已。

方星河稍微认真了些:“判断一个学生是不是特殊型人才,需要非常高的专业素养,我判断不了,你们也判断不了,那就只能把相应权利下放给少数专业人士。

我们能够做到的不是监督这种权力本身,一群外行,人家想怎么糊弄不行?

我们唯一能够做到的是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问责机制,有错必纠。

假如掌握筛选权的人只是平庸,做不出成绩,那么相关专业的业内排名连续下降,自然就会给予他们惩罚;

假如他们不干人事,大搞权钱交易,查出来之后追责就是了,现代中国又没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该免职免职,该判刑判刑,非得把尚未发生的事情搞出那么激烈的对立是干什么?

必要的监督一定要有,然而乱搞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难防系最近又没干好事吧?”

另一位都市台的记者忽然插口:“没有,他们虽然态度激烈了些,但是前几天挖出来一个顶替考生去上大学的地方舞弊大案……”

方星河惊讶挑眉:“哟,这帮货虽然心思不纯,但还真是干了件好事啊?”

一众记者啼笑皆非:“您不是最烦他们吗?怎么改口了?”

“该骂骂,该夸夸,像这种事,他们干多少次,我夸多少次。”

方星河摆摆手,正气自然流露。

“揭露真正的黑暗,永远有意义有价值。不过,他们文章后面上升体制上升政府上升民族的私货,希望大家少看少听少信,又蠢又坏,没什么意思。”

众人会心一笑。

这才对嘛!

听你夸难防系,我们浑身都不得劲,现在就舒服多了。

光明报的记者颇不甘心的追问:“放权加追责,想法很稳重,稳重到不像你了,方星河,难道你不觉得这样会让他们滋生侥幸心理吗?不对立怎么警示?不盯紧他们怎么保护公平?比如前几天爆出来的那个落榜考生,她肯定不是个例,但是更多的我们根本查不出来……”

好问题,但也是一个蠢问题。

这是典型的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任何国家任何组织任何体制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抓大放小是现实的必然,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发展。

什么都想堵,堵得住吗?

增加的庞大工作量分配给谁?

如果专人专管,用极大的成本去监督处理每一个微小线头,必然导致历史上多次发生的冗员,进而催生出监察体系的内部腐败和滥权。

如果不专管,那就仍然是自我监督,工作流于表面,甚至主次不分。

从古至今,乃至于相当遥远的未来,没有任何组织形式能够解决这种依附于权力根须上的细小溃烂,因为人性的自私只能想办法遏制,不可能根除,真相信乌托邦那纯粹是失了智。

所以民间的监督极有必要,但是监督者带着立场去肆意扩大化,后果远比那点微小溃烂更严重。

在重重的外部压力之下,一旦跟着节奏走,分散精力哪破哪补焦头烂额,则大势去矣。

幸好咱家的管理员兼具历史智慧和战略定力,轻易不会被带歪,只犯小错不败大局,否则若干年后又是一个印度般的炼狱。

中国的舆论战场纷乱了好几十年,偶尔爆出来一个学阀都有人高呼“破国药完”,只能说明狗粮吃多了就吃不下人饭,好在那时候的网友早已开智明理,不那么容易煽动了。

现在的群众,真的听不进道理,非得用粉丝对抗不可。

方星河心里暗哂,完全没有跟他们解释的想法。

一群不到事物本质的记者,只想搞个大新闻,讲深了有什么意义?对牛弹琴而已。

他只是笑笑:“停,我的态度是严刑峻法死保高考,放权仅限于特招,是小范围的,细节上的,影响极小的范畴。

而且我什么时候不稳重了?我的外号就是方稳重,做事深思熟虑……”

“啊?”

“哈哈哈哈哈哈!”

这帮子记者们愣了一下,随后满堂哄笑,前仰后合。

以水军头子掌控局面的能力,马上就从纠缠中脱了身。

他摆摆手:“行了,你们也有东西交差了,不相干的话题到此为止,今天可是我新书发售的日子……”

一众记者偃旗息鼓,开始采访新书相关。

“方星河,你对新书的销量预计大概是多少?”

“有人喜欢就好,卖多卖少没那么重要,我又不缺钱花。”

如果是别人说这种话,记者肯定腹诽他装逼虚伪,但是从方星河嘴里说出来,没有人不服。

“那就祝你破掉上本书的记录……对了,《少年的我们》会发行英文版吗?”

“不会。”

“为什么?我看新书并不涉及任何黑暗面。”

方星河耐心解释道:“我们的青春和欧美人的青春不是同一个概念,文化隔阂导致了彼此之间难以理解,所以在亚洲之外发行没有多大意义。”

记者感到极大的不理解:“可是,哪怕只能卖出去几十万册,这也是好事吧?对于西方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很有益处……”

推荐阅读: 港片:我洪兴仔,情报大王什么鬼 无职转生:魅魔剑神?我不认! 这个书生有点狠 我叫宇智波斗焕,打的村民直叫唤 鸦在西游,从掠夺词条开始进化 蜀山:灭绝 大道朝真,从甲子老道开始 刚成大隋人皇,你跟我说这是洪荒 封神:从吞噬补天石开始 洪荒:吃出一个混元大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