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斩钉截铁的回答道:“如何敢欺瞒主公,自是臣下肺腑之言。”
曹操微微颔首,目光转向一旁:“文若、伯宁,仲达之言,你们如何看待?”
满宠看了眼荀彧,显然想等对方先开口,毕竟在身份上荀彧可是高过满宠许多的。
荀彧认真的思索片刻,这才抬头道:“仲达若是有此雄心壮志,不妨一试。”
“嗯。”
曹操又追问起满宠来:“那伯宁你如何看?”
满宠早就有所欲言,赶忙将心中所想托出:“主公,张鲁此人,颇为软弱,仲达若能以刘封为胁,确是有几分说动其归顺朝廷的可能。”
眼看着身边两大谋主尽数认同司马懿的计策,曹操顿时大喜过望,心中暗自下定决心。
随即,曹操转而朝着司马懿道:“仲达若是能为我说来张鲁,当记大功一件。”
斟酌了片刻后,不等司马懿道谢,曹操又补充道:“我今日就上表朝廷,擢仲达为议郎,假节,可调用关中一切人力、物力,主使团一切事物,可先斩后奏。除此以外,汝还有什么所缺,可在出使之前,尽数道来。”
曹操这番话显然是要全力支持司马懿说来汉中了。
司马懿心中暗喜,虽然此时责任重大,但他确实是有一定自信的:“多谢主公。”
“仲达,可予汝的,我已尽予之,毫无半点吝啬。”
曹操目如鹰视,紧紧地盯着司马懿:“还望你莫要让我失望。”
司马懿态度谦逊的回答道:“臣定竭尽所能,若有违所托,愿受主公惩罚。”
“大善!”
曹操哈哈大笑起来,心情不复先前那般忧愁,反而生出了无限希望。
若是司马懿当真马到功成,汉中为己方盟友,那关中可就安定了。而以汉中地势之险,又有自己襄助,刘封想要再继续染指汉中可就难上加难了。而自己则可通过援助张鲁慢慢染指汉中,朝廷大义又在自家这一边,久而久之,这汉中还不迟早是自己的?
想到这里,曹操笑的更加得意了。
散堂之后,司马懿向外走去,出了宫门后,路边有一人正在等他。
看见这人,司马懿脸上的沉稳顿时不翼而飞,赶忙上前恭恭敬敬的行礼问好。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懿的大兄司马朗。
司马朗如今刚过而立之年,他自十二岁时就考中了童子郎,是司马家真正的领军人物。这时候的司马懿仅仅只是司马朗的辅助之人,根本没能力也没资格挑大梁。
看见弟弟后,司马朗脸色有些难看,但说出来的话却很温和:“仲达,我知汝心有大志,欲建功业于天地间,只是这一次,你未免有些太急了。”
顿了一下后,司马朗又补上了一句:“急的不似你往日的性情。”
司马朗这话虽然温和,但话里的意思却是有些重了,尤其是补充的那一句话,有些在暗示司马懿利欲熏心了。
也不怪司马朗会有这话,司马家一贯而终的性格就是低调谦逊。
正史上的司马懿直到洛水之誓前,一直都是谦逊的姿态,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顶级豪门夸他,愿意和他家联姻了。
这明显是在司马家身上拿到了许多好处,这些好处可不是白来的,除了司马懿弄权照顾以外,有些甚至是司马家退让出来的好处。
可现在,司马懿明显急了,否则不会干出如此出众的事情。司马家讲究的就是和光同尘,司马懿此举无疑是很反常的。
司马朗急切的想要知道自己弟弟到底在想什么。
司马懿看着兄长,小声道:“大兄,此地并非说话的地方。”
司马朗看了弟弟一眼,缓缓点头:“那就先回家中。”
经过几年的休养,以及各地资源的反哺,雒阳开始有了几分元气,大街上也多了一些人气。
司马氏的宅邸距离宫城不远,这在往日可是价值千金的土地,如今不过是任官就送。
两人回到司马府后,司马朗将迎来的三弟司马孚赶走,直接带着司马懿进了后院书房,并下令不许有人打扰他们。
进了书房后,司马朗开门见山的问道:“说吧,你到底是怎么想的。”
司马懿直言回答道:“大兄,大势有变。刘子升异军突起,龙兴东南,父子二人已有五州之地,诚可谓声势浩大,而我们却已经绑在曹家这条船上了,若不奋起,恐怕结局堪忧。”
司马朗定定的看着自己的二弟,对方这话很有道理,但绝不对,他肯定司马懿说的不是心里话。
刘封自去岁鲸吞荆州以来,声势早已不可复遏,哪里是现在才变得浩大的。
司马懿这话不过是敷衍之词。
看出自家大兄不信,司马懿露出一丝苦笑,不得已道:“大兄以为,我家如今处境如何?”
“什么意思?”
司马朗被司马懿说的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司马懿继续说道:“如今我司马家在大将军麾下,不过中流而已。”
“不错。”
司马朗点点头,肯定了司马懿的说法。
他如今也不过是大将军西曹掾,虽是心腹,权力不小,但地位着实不高,不过六百石罢了,还没自家弟弟新进议郎来的高。
司马懿突然变得紧张了起来,咽了口唾沫,小心的打量了下书房,确定安全之后,才压低声音道:“如今刘强曹弱,若是大将军事有不成,我家恐难以幸免,可若是欲让刘子升对我家网开一面,我兄弟二人势必要体现出足够的价值啊,大兄。”
司马朗身躯一震,猛的反应了过来,自家弟弟一反常态的高调献策,又毛遂自荐的前往汉中,打的竟然是这么个主意。
“你……”
司马朗抬起手指着司马懿,想要说些什么,可话到了嘴边,却又怎么都说不出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