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道:“《大圣归来》是我们动漫电影第一枪,神话电影第一枪,一定要漂亮!”
“接下来,三通娱乐会陆续加快推出更多的神话题材,和动漫题材电影。”
在场主要都是动漫人,都很兴奋。
不过沈三通打定了主意,田小鹏肯定不能做神话,要交给饺子,让对方一步步成为动漫总负责。
田小鹏要是犯病,直接放手。
反正《大圣归来》成功后,对方不缺少人投资,田小鹏挂着导演名。
沈三通是愿意和别人分享荣誉和利益的,何况对方是原版的导演。
对于自己抄的对象,沈三通始终有善意。
和一众主创总结经验,沈三通提炼出“中式超级英雄”内核,并且剖析了中西方之间的区别。
这是沈三通的核心创作理念,但他从不避着人,也不怕人学。
原版《大圣归来》的孙悟空,有心理创伤,有认知迷茫,根本不是中式超级英雄。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超级英雄的设定。
无论是最早的山海经,还是刺客列传,亦或一直都有的各种仙侠魔怪类的小说,就连三国水浒都加入了大量的超自然力量。
而在中国的超级英雄里面,核心从来不是迷茫,而是干他娘!
造反!
反抗!
斗争!
后世为何日服男枪得到如此国人认可,说到底还是匹夫一怒血溅十步,恰恰符合中国式的英雄形象。
同时,中国的超级英雄,性格也许有所不同,但是内核大都是稳定的,是“成年人”,不像是青少年一样,期期艾艾。
比如水浒,为了赚上山,说杀就是杀。
武松杀起来,那叫一个酣畅淋漓。
哪怕有考虑,也是成年人的思考,说得难听点,没有吃饱了撑得那种矫情。
而再往大了说,中式超级英雄具有“神性”,认可“道理”、“天命”,而且偏向于因行称义,来自于中国的秩序和礼制,而不是精神胜利。
比较而言,花旗国的超级英雄,颇有些“孩子气”。
严格依然遵从西方叙事的需要。
花旗超级英雄,内核是互相矛盾的。
一边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阶段,也响应某种“天命”的感召。
超人、蝙蝠侠、钢铁侠这些,基本属于血统贵族,蜘蛛侠算是运气好的平民,都是如此。
另一边会经历痛苦阶段。
所有的超级英雄,都有这个状态。
突然发现自己有强大的超能力,与常人不一样,被社会所排斥,于是很痛苦,想逃避。
但由于对人类的怜悯、感情,不得不投身现实去拯救愚昧的人类。
这其实是自相矛盾,也是说不清楚的。
有超能力,高兴还高兴不过来呢,烦恼个什么,哪个人敢没事去嘲笑拥有超级能力的人。
不怕我不吃牛肉?
而任何一个人,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力之后,不管他是干好事,还是干坏事,第一件事,都是干事,也就是展示力量。
这是本能,而不是因为自己与别人不一样而烦恼。
这样的设定是来自于现实,也是服务于现实。
漫威、DC这些超级英雄,不是简单的漫画,因为花旗国没有历史,合法性也不行,其凝聚力靠的是文化、传媒造出的概念。
超级英雄相当于中国的神话,过去的历史。
从动漫再到电影的超级英雄,几十年来一直自相矛盾。
比如二战,“是你们求着我下场的”,再到冷战后,“是你们求着对抗苏联的”,冷战结束,“是你们求着我做世界警察的”。
是花旗国内心的一种投射,是赢赢赢的具体体现,也是花旗国主流心态。
我很强大,我很优秀,是世界容不下我。
我也不想管你们,但离开我你们又会被其它坏人欺负,所以我不得不下场。
对内是用赢学来凝聚共识,对外则是推卸责任。
说白了就是好处要吃,责任不承担。
纵观历史,所有花旗国单独支持的中等以上军事行动,基本没有胜利的。
所有胜利的,都是跟在后面吃。
二战怎么越演越烈的,谁在两边吃,花旗国的真正的作用有多大?
但是因为它最晚下场实力保存最大,又率先有核武,所以吃的最多。
再加上是现在的胜利者,可以随意的塑造过去。
吃得多,但是不承认。
这一点在冷战后,最为明显,所以花旗超级英雄很“绿茶”。
影视作品中对超级英雄的痛苦进行大段的描写,凸显社会不公、世界不平。
为了干掉坏人而不得不造成的毁坏,平民对这种毁坏的批判,又会进一步加剧超级英雄的自我质疑和痛苦。
这是超级英雄的不公吗?
不是!
是花旗国觉得自己吃亏啊!
武举老爷,不对,武举老爷位格都低了,是黄老爷,是县长冤!
实际上,谁敢欺负超级英雄啊,谁敢欺负你花旗?
你这么强大的力量,谁敢歧视你。
你不把人弄死,不胡作非为都谢天谢地了。
哪怕是第一阶段,实力越大责任越大阶段,也不是防御,也是“进攻”,是为了自己手里的锤子能够去肆无忌惮的敲钉子服务的。
所以,后世《749局》招笑就在于此,披着中皮,其实西骨。
任何一个有超能力的中国人,只要发现自己有力量,怎么可能烦恼的想退出、想去网吧打游戏?
肯定是要么行侠仗义,要么为害四方。
主要是没有假惺惺的现实基础。
要等是把袋鼠拿了,也出出气,拍个假惺惺的超级英雄故事,可能有那么一点点代入感。
沈三通现在相比于商业上的事务,更喜欢专心于创作,看重人的培养。
什么模板,什么模型,所有的一切都是人,人才是关键,关键一切在于人。
沈三通自我剖析,大家一块剖析。
头脑风暴,沈三通也是若有所悟。
中国有关于“超级英雄”的电影,为何如此扭曲,包括电影人如此扭曲,也是因为现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强大,特别是重新登临巅峰,哪能没有代价?
特别是面对混合着日耳蛮赢学、种族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等等模因强权的浸染。
不是中国人信奉“落后就要挨打”、“尊严只在剑锋之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而是强权信奉。
是我们落后了就会挨打,这是一个事实,也是历史。
没有剑锋就没有尊严,弱小了随时会被抛弃瓜分,也是事实历史。
说白了,文化也好,舆论也好,是西方资源主要倾斜的地方,是实打实的炮火覆盖。
电影、美术等等领域存在扭曲也就正常了。
比如原版《大圣归来》,与其说是齐天大圣的纠结,不如说是田小鹏自己的纠结。
他自己有着“英雄情节”,但是所处的时代,所处的行业,带来的认知,让他挣扎,让他迷茫,让他纠结。
这就是代价。
某种程度上这都是近代史的延续,是苦难的残渣。
所以,沈三通批判、炮轰张一谋他们,但从不根本上否定他们。
1月17日。
柏林电影节宣布主竞赛入围名单,《无人区》正在其中。
宁昊也在微博上阴阳了沈三通:“我和沈导合作多年,我最佩服他的能力,就是创造力。”
“他和一般的自编自导的导演不同,他脑海中仿佛从一开始有一个完整的剧本,很多时候,我都以为在他地下室有一个团队帮他写作。”
“在剧组里他总览全局,有好多副导演给他服务,他不用亲自摄影,也不用去琢磨构图、光影,他只要效果就行,我们私下里说,沈导这是无为而治,随便放个什么上去都可以,哈哈,开玩笑的啊。”
沈三通没有回应,但也没有阻止手下人骂战。
徐光头冲的最靠前,怒骂宁昊忘恩负义。
有徐光头开轰,其他人也加入了其中。
宁昊一开始依然阴阳怪气,死不悔改,最后被逼得删博,把头像改成了“v字仇杀队”。
时光如水。
2月7日。
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拉开帷幕。
又是一年春节。
2月10日,大年初一。
《大圣归来》全面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