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风声
前世邵氏电影公司,邵老板就拆开,把牌子、电影库存、影视基地下面的地皮都给打包了。
邵氏电影停业时,实际上就标志着港城电影市场,已经从巅峰走下坡路了。
而前世出售TVB的交易时,邵老板当时虽然身体抱恙,而且已经百岁,但卖TVB这么大的事情,没他点头,又有谁敢偷偷卖?
前世邵老板卖TVB前夕,同样是互联网视频时代到来的前夕,在邵老板甩卖TVB几年后,互联网视频爆发,接盘TVB的人,亏的惨不忍睹。
当了几年TVB老板,跟一众港城女星拍拖几年后,实在是扛不住,匆匆打折甩卖掉了。
不论是关停邵氏电影,转型电视市场,还是最终甩卖TVB,邵老板的眼光跟魄力,都是相当厉害的,能当港城电影电视剧行业半个多世纪的话事人,又岂是浪得虚名。
至于那些说邵老板精打细算,不愿意给明星开巨额片酬的,风格是一方面,但就以港城当时的电影市场规模,又能给那些明星,开的起多高的片酬?
除过邵氏电影跟TVB,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邵老板心思,目前更多的反而是放在了慈善事业上。
邵老板是受过儒家传统教育的人,自然有达则兼济天下的想法,他把生意跟慈善,是分的很清的,生意就是生意,就是要有回报的,而慈善则不要求能立刻见到回报。
现在通过邵氏基金,为内陆不断捐赠各种教学楼、图书馆、科技楼、艺术楼之类的,让他的逸夫楼,几乎成了国内几乎所有大学的“标配”。
邵老板的身价,远不如港城那几大豪门,但由邵氏基金直接捐赠的大楼,超过了六千多座,比起港城那些豪门捐赠的大楼,加起来还要多。
当然这种大楼捐赠,有部分,并非是邵氏基金出全款,而是跟所在大学,或者当地教育部门,一边承担一半的建造经费。
可能有人要说这些大楼,不够现代化,不够科技化,配套设施不如那些豪门捐赠的齐全。
但要知道,国内高校这些年经费短缺,再加上大学开始扩招,教学楼等设施根本不够用,这时候有邵氏基金捐赠的逸夫楼,供大学使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抛开背景扯犊子,那不是耍流氓了。
不过,邵老板的逸夫楼遍布内陆高校时,内陆方面实际上也在各个方面,给了邵老板足够的回报。
从九十年代开始,TVB制作的电视剧,开始不断引入内陆,射雕三部曲、沪上滩还有霍元甲等电视剧,在国内都掀起万人空巷的收视狂潮。
而能在内陆引爆收视率的前提,是内陆包括央媒、省、市甚至县电视台,从TVB采购电视剧,让TVB的电视剧,能在内陆上映,这才是前提!
内陆的电视剧采购收入,一度占据了TVB收入的四分之一。
但要知道,这还只是内陆电视台,直接采购TVB电视剧的费用,电视剧最大的收入是什么,广告!
TVB的电视剧越火爆,想要在它的电视剧中,插播广告的金主,就越愿意砸钱。
甚至许多想要在内陆投放广告的厂商,直接盯着TVB的电视剧投放广告。
一部热门电视剧,像“金枝欲孽”,TVB仅靠湘南电视台一家的电视剧广告收入,就拿到了五百万港币的广告分成。
这还只是一家电视台,国内大大小小电视台有多少?
采购费加上广告收益,让进入国内电视剧市场的TVB,达到了成立以来的巅峰,股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市值一度突破两百亿港币。
进入内陆市场,不仅是让TVB,更是让港剧,也进入了巅峰期。
至于往后的事,那就不仅是国内电视剧审核方面的问题了,港城电视剧的水准质量问题,也是下跌的让人感觉一言难尽。
所以,慈善有时候,也是有巨额回报的,不仅是能避税、把家产隐在慈善项目中传承下、让后代进入名校等,也可能会是其它方面的回报,哪怕做慈善的人,出发点并不是想要这些回报。
但这点并不能苛责什么,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中,完全理想主义者的慈善根本不存在。
纯粹的慈善人,当然有很多,许多本身身价不高的人,也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捐赠,他们并不奢求任何回报。
但部分,拿出大笔身价捐赠的人,能通过慈善,得到些许回报,或名或利,反而是能改变更多人的心态。
换个说法,慈善活动,就像不断积攒筹码的过程,这种代表人心、民意、支持、认可的筹码,平日里看不出什么用,但关键时刻,这些筹码却能挽救一个家族甚至一家巨头公司的命运!
至于李大善人现在推行的知行基金会的慈善事业,能带来多少回报不好说,什么时候能有回报更不好下论断。
但,随着知行基金会的慈善活动不断进行,国内对于东陵高科的品牌认可度,也在不知不觉的提高。
这些认可跟支持,现在可能不起眼,但未来,它却可能掀起惊涛骇浪,得到的,未必就比TVB这边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