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开着车回到玛县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了。
这时候乌城到石城、玛县的车也多了起来,而且因为乌伊公路横穿玛县,所以即使直达玛县的车在下午六点就已经不卖票了,但李建国他们买到了去往克市的车票——半路上下车就是了,买的也是玛县的票价,挺好。
李龙把顾晓霞他们放到大院子后,开着吉普车去到汽车站那里等着,等了半个多小时后,等到了李建国他们。
看来,下午跑车的驾驶员开车的速度也挺快。主要还是现在路上车少,乘客对于驾乘体验并没有太大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坐在后面的人很颠,但基本上自认倒楣。
八十九十年代,应该算是驾驶员待遇最高的年代了,再往后,嗯,下坡。
李龙拉着李建国他们回到大院子,杨大姐已经做好了饭——而且是超大量的。她知道这一大家子人回来肯定饿了,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
“杨家嫂子,你可真能干。”梁月梅由衷的说道,“小龙晓霞这一家我看是离不开你们了。”
“嘿,那没啥,我这算啥?小龙有本事能赚钱,晓霞又是国家干部,给俺给的钱又多,干这点活不算啥……”杨大姐被夸了一下,拽了拽围裙,有点不好意思。
其实她很清楚,这个大家庭,看着杜春芳是顾晓霞的婆婆,但她不怎么管事,对自己的付出几乎看不到,眼睛完全在儿子孙子身上,梁月梅更像是实质上的“婆婆”,得到了她的肯定,杨大姐也挺自豪的。
吃过饭后,天已经麻麻黑了,李建国发动拖拉机要带着人回,李龙要开吉普车送,让李青侠给喝止住了:
“你开了一天车了,这点路就别动了!俺几个坐拖拉机吹着风还凉快哩!你就别动了!”
他们虽然不开车,但知道开车肯定是累的。李龙这一天基本上都在忙,都在照顾别人,能不累吗?
都是自家人,大家都不是瞎子,不可能看不出来,所以李青侠这么一说,就连顾博远也说道:
“小龙,你就在院子里老实呆着。你大哥开拖拉机你还不放心吗?他开拖拉机的时候,你还尿尿活泥巴呢?”
这话把李龙闹了个大红脸,但却又没法反驳。
反倒是李强大声且认真的说道:
“俺小叔才不干那个事情呢!俺小叔厉害着……”
好吧,李龙多了个小迷弟,也算是挽回了点面子——在李强的心目中,李龙才不会干那么LOW的事情,看看小叔那年从乌城回来,干的一件件可都是大事,都是自己想干,却因为年龄原因干不了的事情。
李强这么一说,大家都哈哈笑了起来,李龙也就不再坚持,说实话,他是真的有点累了。
两个孩子今天也累了,现在已经在床上睡着了。
目送李建国开着拖拉机离开,顾博远坐在页子板上,正好被李建国带着去往他的小院。路过收购站的时候,看着里面的灯亮着,孙家强应该在。
“小龙说要买链轨拖拉机了?”顾博远问道。
“嗯,说买了让我开,咱们队里地多,犁地啥的钱,总不能让王财迷一个人赚了。”李建国嘿嘿笑着说。
“你有个好弟弟啊,以后享福吧。”顾博远感叹着。
“那不是你半个儿?你还占便宜哩!”李建国反驳着,“你看看你现在多享福!队里多少人羡慕你哩,那孙秀她妈现在多后悔……”
“你可别胡说!”顾博远扭头看了后面的几个人,神情有点慌乱,“我和她可啥事都没有……”
“知道你们啥事都没有,要有的话人家早就进县里来找你了。队里那几个就是后悔,当初觉得你带着晓霞,有个累赘,现在到好……后悔去吧!”
“嘿嘿。”顾博远知道是这样,就放心了。看看小院到了,李建国放慢了速度,顾博远说道:
“说实话,跟做梦一样……行了,好好干吧,后面好日子长着哩!”
“对,好日子长着哩!”这一刻,李建国充满了斗志。弟弟有本事,自己难道就是吃闲饭吗?不就是开拖拉机嘛,有什么难的呢?又不是没开过。
回到四小队后,一家人都累的够呛,赶紧洗漱休息了,明天李娟和李强还要上学。
县城大院子,顾晓霞和杨大姐一起收拾完之后,去到屋子里拿了两件东西出来。
“杨大姐,这是我们在天百买的一双凉鞋,送给你的。小芳,这是一个新书包,你李叔买了送给你的,里面还有铅笔盒、钢笔和一套彩色铅笔,画画用的。”
“啊,她姨,她叔,咋能让你们这么花钱哩?”杨大姐急忙说着,“俺有鞋哩,小芳也有书包……”
“买了就用。现在不是那个用不坏就不买新的年月了。”顾晓霞笑着说,“刚才大嫂的话你也听了,都夸你哩,干的好,那总不能就说说,咱们就跟一家人一样,这趟我们出去了,你们没出去,那不得给你们带些东西回来?”
杨大姐便没再推辞,说实话她也早已经把李龙顾晓霞和明明昊昊当成自己家人了。
韩芳看着妈妈把鞋子收下了,便也接过了书包,对着李龙和顾晓霞说了谢谢。
那满心的欢喜,从脸上的笑容就能看出来。
小孩子能不喜欢新书包新铅笔盒吗?但她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随便收的。
王财迷听李建国说了李龙要买新拖拉机的消息,半天没缓过神来。
第二天李建国没下地干活,吃过早饭就去了王财迷的家里。王财迷和他弟弟两个人也已经吃过饭,正在那台旧的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跟前收拾着零件。
现在距离大用的时候还有一个多月,上一次播种完之后,王财迷就把拖拉机放在这里,时不时的修一修。这拖拉机大毛病有,小毛病更是不断。
干活的时候勉强能维持,有些时候坏到地里,那就只能临时修。
这两年王财迷赚了不少的钱,但大半都投入到修理中去,他还从附近各地淘换到了不少的零配件。也就是这些配件让王财迷能通过修修补补,保证这台拖拉机的运转。
其实东方红七十链轨拖拉机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在北疆这一大片土地上,起了大用的。李建国他们开拓四小队的时候,四小队这里只有几十亩地,有三四户人家。
他们刚来的时候,用的是二牛抬杠的原始犁,后来有了马就用马拉犁——那时候牛是比较少的。
人力和畜力开荒速度极慢,而且效率非常的低,这一点没办法。
再后来有了从东方红五十四拖拉机改进而来的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开荒的速度就大了起来。这附近原本的土地许多是沼泽或者浅沼泽,轮式拖拉机反倒不方便,而东方红七十五拖拉机是链轨的,在这种泥泞的地形里,正好合用。
于是四小队那些地就被开垦出来,田地逐年增加,最后只剩下了一些盐碱滩。
这台东方红七十拖拉机,说是四小队的功勋拖拉机也不为过。
只是经过了这几十年的劳累折腾,伤病累累,按理说也差不多该退休了。
只不过才包产到户几年,目前本队的人除了李龙,还没谁能有那个财力新买一台来。
别说现在,就是上一世,这台拖拉机又继续干了将近十年,才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变成了废铁。
皮实,绝对的皮实。
“嗯,”李建国站在拖拉机的边上,看着王财迷脸上错愕的表情,还有些迷茫和怨气,点头说道,“以后咱们队里的地会越来越多。小龙承包的老马号边上的盐碱地改良出来了,以后小龙说会开荒更多的盐碱地,这拖拉机平时主要我们家自用,但要是队里其他人要犁地、播种啥的,那我肯定也会去干。”
其实李建国大可不必走这一趟的。没有规定四小队只能有一台拖拉机,也没人规定李家买了拖拉机之后,不能犁别人的地。
“老李哥,你是说你家买拖拉机主要还是自用?”王财迷的弟弟王大贵放下手里抱着的一块链轨块问道。
“主要是自用。”李建国说道,“但别人要让我家犁地,那我家也不可能不去吧?放着钱不赚,那我也不傻。”
两家交情是有的,这也是李建国为什么会过来给王财迷说一声的原因。但这交情,不足以让他放弃到手的利益,真有能赚的钱,而且是正大光明的,为啥不赚呢?
农村的土地大都是集体所有,四小队这边的规定,开垦五十亩以上荒地由乡里决定,五十亩以下村里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