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啥路子,说出来听听?”陈红军问道,“有把握没有?有的话,我就给那边打电话,让李龙过来和你谈。”
“不用不用。”齐志国急忙摇头,“我也打算想听听站长你的意思,看我说的这个人,李龙那边能不能用上。”
“你说。”既然齐志国相信自己,那陈红军也就不再矫情,让他给自己说说,自己也给他参谋参谋。
“我认识一个老哥,是收食材的。他曾经和我打听过咱们收购站收的那些野蘑菇干,想要买一批。我认识的人里,我觉得就这个还比较靠谱,我记得站长你说过的,那个李龙也卖过野蘑菇干,还不少呢。”
“嗯,李龙卖过野蘑菇干,像珍贵的菌类,什么羊肚菌、黑虎掌菌他都采过。”
“我认识的那个不挑,只要是蘑菇干他都收,别说这些珍贵的的,就是普通的草菇晒干了他也收。他主要是做食材生意的,这些咱们北疆的野蘑菇弄到口里去,也是能卖上价钱的。”
“这个可以啊,李龙的收购站那边肯定是能收到野蘑菇干的,有多少存货不知道,但就我们当时开收购站来看,半年时间收个几百公斤的蘑菇干还是没问题的,所以这个是可以试试的。”
普通的蘑菇干卖不上价,但羊肚菌、黑虎掌菌这些山中珍品的价格一直在攀升,涨价的速度并不比贝母这些药材低多少。
毕竟眼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富的人越来越多,在富了的情况下,自然是想多吃点好的。
以前那些山珍,要么是山民的口中之物,要么是上层人物吃的美食,或者文学作品的好东西。
现在老百姓富起来,有些有了闲钱的人,自然想享受一下曾经那些普通老百姓享受不到的东西。
山珍自然就是其中最容易获得的了。
不管是不是炒作,物以稀为贵,东西少了,自然值钱,自然卖价就高。
“能行的话,那我这边先联系着,把人找到后问问情况,能收,那我再给你说,站长到时你就帮我联系李龙行了。”齐志国虽然喝的多,但还是很清醒的,说道,“怎么样?”
“行啊。”陈红军笑了笑,“放心,只要介绍成功,李龙那边肯定少不了介绍费的。说不定到时还能走条不一样的路子——咱们的工资,还真就不怎么高。”
陈红军自己其实也有点心动,光靠工资,想要让生活变的好起来,真的有点困难了。
其实陈红军认识的人不少,只是当时觉得对李龙来说最有用的就是贾天龙赵辉。
现在想来,其实其他的一些人,也是可以给李龙介绍一下子的。
真有路子,谁又甘心就呆着底层挨着这苦日子呢?
齐志国得了准信之后,和陈红军分开,回宿舍了。
陈红军往回走,半路上买了一些卤猪头肉和卤猪下水,提着回到新院子里,发现地面已经扫过,还洒了水,现在水痕还没完全干,挺清爽的。
原本在菜地里的一些杂草和叶子被清理干净了,儿子陈志新正拿着一个锄头给辣子松土,干的有模有样的。
正屋的门都开着,陈红军和儿子说两句话后,便过去把卤的东西放在厨房。
周秀娟正在厨房里收拾着灶台案板。虽然原主老黄他们把这收拾的还不错,但毕竟是要搬走了,灶台、案板和墙上有吊吊灰,还有一些油油,存的时间比较长。
周秀娟是打算把这里收拾出来后,再把自家的碗筷摆上放好。
“这是买回来的卤味,切了你们吃吧。”陈红军说道,“屋子里收拾完了?”
“收拾完了。”周秀娟笑着说,“屋子都收拾好了,志新住的地方也挺好,老黄他们留下了一些旧书,我看着挺不错,志新也挺喜欢的。”
“嗯,没事看看,不过不能影响学习。”这时候可不鼓励学生看课外书,但往往学生都会偷着看。四十年后,学生们迷上了电视手机电脑,学校却要鼓励学生们多看课外书……怪。
院子收拾的干干净净,回到屋里,陈红军看着虽然陈设还是那些陈设,但房间大了,宽敞了,看着也舒服。
嗯,住在独居院子里,果然不错!
李龙从陈红军家里出来并没有立刻回县里,而是杀往距离北庭不到五十公里的乌城。
既然赚钱了,那也得花一些。光会赚钱不会花钱,那算啥?守财奴吗?
他才不是。
去乌城,还有时间在天山百货大楼里,给妻子顾晓霞买个金戒指,给岳父顾博远买块上海牌手表,给两个孩子买了奶粉——这时候,这俩孩子也用不着其他东西。
给父亲李青侠也买了块手表,母亲杜春芳是一个金手镯。
给大哥家里买的是洗衣机,吉普车里勉强装下——单缸的,能放倒,不像冰箱放不倒,李龙想买这时候也拉不回去。
他还买了两箱酒。这时候名酒是汾酒,是五粮液,茅台还排不上号,主要是本地人不喜欢喝酱香型的酒,说那玩意儿曲子味儿太重,喝不来。
他还给李娟李强各买了两双回力球鞋——这时候没有运动鞋,就是球鞋,这个已经很利害了。
韩芳也有一双,至于杨大姐,李龙不太好买东西,他最终确定给杨大姐买台缝纫机——这个当半年奖了。
到玛县再买,现在吉普车拉不下。
回到县里天已经黑了,听到汽车喇叭声,过来开门的还是韩芳,杨大姐在院子里看着。
李龙把吉普车开进院子里后,下车开始往下搬这边的东西。
“这给我的鞋子?”韩芳惊讶的问道。
“是啊。”李龙笑笑,“穿上看看合适不合适,不合适的话,抽空去换。”
“合适合适,肯定合适的!”借着院子里挂着的大灯,韩芳抱着鞋子根本舍不得试,直接就说。
“你都不试咋知道合适呢?”杨大姐也没想到一双鞋子把孩子变成这样,她也不是买不起。
只是韩芳太懂事,自和杨大姐共患难那段时间后,韩芳几乎从来没有主动给杨大姐提过要买什么东西。
这回力鞋,杨大姐也不懂啊。韩芳在学校上学的时候自然知道,虽然羡慕那些穿球鞋的,但她穿着布鞋却也从来没嫌弃过。
“上面有号哩,就是我的码数。”韩芳解释着,“谢谢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