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强着急,有人比他还着急。
前天幸福收购站人比较少,齐硕辉并没有太在意。毕竟收购站的生意很随意,来这里的人一天多一天少的很正常。
但他没想到的是昨天人也比较少,来这里卖东西的人,比平时少了六成以上!
这段时间各收购站主收的就是贝母,这也是一夏天收购站里赚钱最多的大项。
以往每天能收到的干贝母至少在一百公斤以上。
多的时候三四百公斤也很正常,现在市场搞活,大家都知道从副业里赚钱补贴家用乃至发家致富。
原来集体大锅饭的时候,山里的贝母挖出来是给各村里副业创收的,现在挖到了只要不被抓到,那就是自己的。
一公斤新鲜贝母都能卖好几块钱,挖的快了一天能有七八公斤,赚个几十块钱,多好!
所以眼下种地不算很忙,去山里挖贝母的人不少,这收购站收的贝母自然也就多。
谁成想这头天只收了不到五十公斤干贝母——他自然不知道,最大那宗贝母让李龙截胡了。
有多有少正常,这是昨天齐硕辉的想法——但第二天收了四十公斤,更少了!
这就不对了!
齐硕辉反应很快,晚上就去找了老板,把这情况给汇报了。
齐硕辉是老油条,能舍下铁饭碗来到这个私人收购站工作,一方面是老板给的钱多,另一方面也是见多了风吹草动,自己在原单位干过一些不太好的事情,现在新领导上任,如果查出来的话,他真得吃不了兜着走。
辞职了,那就基本上不会有啥事了,毕竟这时候也讲究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不太可能再短兵相接、揭老根子了。
在单位混久了,他的观察力还是很敏锐的,风起于青萍之末,连续两天来卖贝母的人有些反常的变少,他就知道有情况了。
不管有没有情况,先汇报了总归是好事——他就是一个收货的,这事他提前汇报,能给老板一个好印象。事情和他没关系,毕竟他只负责收,定价虽然有他的因素,但也是老板同意的嘛。
撇开责任甩锅这种事情,老油条最熟练了。
幸福收购站的老板自己有事,平时很忙,对于他来说,这个收购站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虽然每个月进账不少,但并不是他日常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这个叫蒋春林的老板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收购站在北庭一家独大。他也知道北庭市私下里是有一些二道贩子收物资倒卖的,价格也会比他出的高一些,能吸引一些人,不过平时他基本上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只有在那些人做大之后,蒋春林才会借着关系之手,查个投机倒把。
这样既打击了竞争对手,又能给自己的关系送一条政绩。
他已经不止一次干这样的事情了,北庭市想搞私人收购站的人不少,但为什么没搞起来?就因为有蒋春林在。这时候许多人的商业思维还比较原始,蒋春林凭着这样的花招,挤垮了不少人,也让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大,人脉关系网越铺越广。
听了齐硕辉的话,蒋春林当即就拿出一条烟递给齐硕辉:
“老齐,不错,反应很快,汇报的很及时,这个拿回去抽吧。这事我知道了,我会处理的。放心,一两天后,收购站的生意会恢复正常的。”
齐硕辉开心的拿着烟离开了。这老板大方,这一条好几块钱的烟就归自己了。
齐硕辉走后,蒋春林立刻就出去叫人,开始查这件事情。在他看来,肯定又是哪个不开眼的二道贩子截了自己的生意。虽然收购站的生意对于他来说并不是最主要的,但他却不能在这方面松口,被人截胡了,那他必须给报复回来。
不然的话,那些盯着他的人,就会把这件事情当成闲置汽车破掉的第一块玻璃,接下来会有许多人抢他其他的生意!
让他疑惑的是,调查了一圈子后他发现,北庭市的二道贩子几乎都销声匿迹了,没有人要跟他抢这个生意。他得到的消息是那些人都跑到外县去收货卖货去了,像是放弃了北庭市这个市场一样!
问题是,二道贩子走了,不少个体挖贝母的采药人也不见了,贝母市场直接空了一半!
这究竟是个怎么样的情况呢?虽然蒋春林对收购站不是完全上心,但他知道现在是贝母季的旺季,常规来说,每天收到的干贝母至少在一百公斤以上。
按照齐硕辉的汇报,现在每天贝母的收购量只有原来的一半甚至更少,那这些贝母哪去了?
蒋春林的人脉网还不能普及到北庭市以外的地方,只是知道最近挖贝母的那些人不在市里出现了。
以前他和齐艳辉他们对那些采药人、二道贩子都是不咋看得起的,对他们的态度也是高高在上的。在他们看来,是那些人求着他们收这些东西,他们想怎么压价怎么压价——国营收购站没了,一般的药材公司不收私人的东西和散货,他们这样的收购站就成了那些挖贝母的惟一可以出货的地方。
蒋春林动用关系问了一下周边几个县,发现情况都差不多,最近过来卖贝母的都少了。
是林业部门管的严了,把山里出来的人都抓了,贝母没收了吗?
林业队成立之后,对山里的物资管的还是挺严。
木材,野生动植物资源,都是林业队护林员监管的对象。
官方文件划片规定的,这玩意别人也没办法说理。
如果是林业部门的管控造成这样的情况,那蒋春林也没办法。他的人脉还没有达到那一步,不过既然周边几个县市都是一样,他也就无所谓。
从北庭市开会回来的第二天,李龙的收购站又收了四百多公斤的干贝母。
他不得不再次去银行取了一回钱,不然的话后续会没钱收货。
今天收货的情况有了新的变化,除了多收了不少贝母之外,从外县过来的皮子也不少,昨天说的要带来雪莲的那个人,还真的拉来了两筐的雪莲。这些批量采购雪莲的人都是行家,雪莲晒干之前用绳子把雪莲的花瓣包起花蕊绑好,这样雪莲的花蕊就不会散开碎掉。
晚上吃过饭在大院子盘点的时候,顾博远感叹着:
“我算是体会到什么叫花钱如流水了。照这样花下去,咱们就是有座金山也很快花完了。”
“没事,”李龙笑着说,“等贾天龙过来的时候,咱们的钱又会回来的。”
“这坐地收货的,东西就是来的快。”顾博远继续说,“比山里那种收货数量要多多了,这也是占了外县的便宜……”
“嘿嘿嘿,我把山里的兄弟给忘了!”李龙这才想起来山里的孙家强,“这两天是贝母旺季,山里的物资消耗的快,估计他那里东西应该都换完了!明天趁早,我得先送一些东西过去,然后回来到收购站。”
“也对,现在这样的热闹只会是一阵子。”顾博远说,“林业队和山里的那个木屋,才是咱们的基本盘。
谁知道外县的这些能持续到什么时候?”
李龙倒是比顾博远要乐观的多,他说:
“我觉得至少会持续到这个贝母期结束。除非那几个收购站更改收货政策,把价格提上来,否则的话,明年咱们也还会持续这样的好势头。
叔,你发现没有,这些人到咱们这来卖东西,冲的不光是咱们的价钱好,还有咱们的服务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