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天元:“师姐你去哪啊。”
玉袖:“见一个人。”
她一路行走,抵达京城城北,某片达官显贵云集的巷子里,停在书写“赵府”金字牌匾的门楣下方。
抬手叩门。
“吱呀。”
院门打开一条缝,老管事惊疑不定地望着门外出现的,虽陌生,却气度不凡的年轻道姑:
“这位道长,你找谁?”
玉袖眉眼淡然如春水:“这是赵都安府上?”
“正是,道长寻我家少爷?可有预约?”
玉袖两根手指探入怀中,夹出一枚令牌,丢给老管事:
“他若在,我去见,若不在,我在此处等。”
老管事下意识双手接过抛来的令牌,看到“天师府”字迹后,微微一惊,再抬起头,惊愕发现玉袖已然不见了。
身后则传来脚步声。
老管事扭头转身,望见道姑玉袖腰悬青玉短剑,如一缕轻烟,飘入赵家后宅。
“莫非,是少爷的朋友?”
……
……
御书房。
当徐贞观将手中的纤细毛笔放下,将最后一封需要她亲自御笔朱批的折子合拢,抬起头时,发现日光已然西斜。
夏日的阳光从西边的窗子透进来,光束中,尘糜浮动。
她捏了捏眉心,心想已过去这么好些时候,那家伙这个下午终究没有再闯御书房。
莫名有点不舒坦,你怎么就真不再来了呢?
她脸上并没有怒色,但心情也的确说不上好,这时候女帝冷静下来,反思自己下午的反应,多少有点“失态”的成分。
不是自己的风格……徐贞观呀徐贞观,以你的习惯,怎么会因为这么点捕风捉影的小事,就动气?
就因为是他?
女帝静静走神,脑海里两个小人在打架,一个说差不多了,该去放低姿态,给双方一个台阶。
一个小人说才不要,朕是九五之尊,他不来,主动去找岂不是没面子?
挣扎斗争了一阵,终归是理智小人获得胜利,徐贞观起身,拖曳着长裙,朝外走去。
推开门,太阳已西斜,门外回廊的宫人们忙行礼:“陛下。”
女帝“恩”了声,低头看了眼地上掉落的一大束花卉,这会晒的有点蔫吧,嘴角微不可查地上扬,道:
“赵少保在何处?”
一名女官道:“应是在武功殿处。陛下可要传唤?”
“不必了,朕乏了,正好过去与海公公说些话。”
徐贞观死鸭子嘴硬,坚决不承认是自己觉得之前的生气有点小过分,所以决定主动低头,去哄哄他。
往前走了几步,她又顿住步子:
“将地上的花放入书房,用水瓶栽着养一养,莫要糟蹋了东西。”
“是。”
目送女帝离去,女官们交换眼神,掩口偷笑。
徐贞观一路走到武功殿时,太阳又沉下去几分,当她在一片供奉的恭迎声中,跨步入殿,却并未见到赵都安。
“赵卿不在这?”她扬起眉毛。
海公公披着鲜红蟒袍慢悠悠,神出鬼没地出现,笑呵呵道:
“他原本是在的,只是家中突然来人找,说是有事,才只要先回去一趟,走时说,办完事再回来。”
回家了?
“他家中有何急事?”女帝好奇。
海公公拢着袖子,一副事不关己模样:“这就不知了。”
女帝思忖片刻,有点放心不下,考虑到双方已提亲,倒也不必见外,起心动念,转身吩咐道:“备车,轻车简从,朕要出宫一趟。”
女人的直觉告诉他,有必要去赵宅一趟。
……
……
当赵都安骑马,急匆匆自宫中赶回赵府大门,就看到老管事亲自在门外守着。
见到他眼睛一亮:“大郎,你可回来了。”
神机营凯旋一事,白日里声势浩大,赵家人也都知道赵都安得胜而归,在宫中复命。
“恩。具体什么情况?去宫里报信的家丁说的不清不楚的。”赵都安询问。
老管事解释道:
“是天师府里来的一个道姑,说是来找你,看样子不是简单人物,问她是谁也不答,就在宅子里坐着,主母摸不准这人来历,也不敢轻举妄动,怕误了大郎的事,才命人去宫里寻你。”
天师府的道姑?神官才对吧……赵都安一怔,在脑海中竭力回忆,却想不到自己认识这样一号人。
天师府的人,他熟悉的女神官,只有个金简。
但来者显然不是。
“我进去看看。”赵都安想了想,还是决定先见面再说。
迈步进院,很快的,赵都安抵达了内院用以待客的堂屋。
此刻日暮西斜,盛夏气温燥热,门窗敞开。
他一眼就望见,内堂中,正坐着三个女人。
其中一大一小的,自然是尤金花和赵盼。
娘俩坐在同一侧,闻声扭头望过来,眼睛一亮:“大郎(大哥)回来了!”
玉袖更早一步察觉,却不急不缓地睁开眼睛,晚于所有人看向赵都安。
二人视线碰撞,彼此都透出好奇与审视之色。
百花村一战,二人并未见过,所以这是二人的初次见面。
玉袖眸光添了几分亮色,被赵都安的皮囊惊艳了下。
不过很快的,她的关注点就转移到了修为层面,惊讶发现,这个分明前些天才突破世间境的武夫,身上气息却颇为内敛,并不显得虚浮,并且,隐隐给她一种威胁感。
似乎,这个“世间新人”,拥有能伤到她的力量。
哪怕只是轻伤层面的威胁,但也足以令这位出道许久的天师二弟子惊讶。
赵都安同样心中一凛,他很笃定眼前的坤道绝没见过,但武夫的直觉告诉他,眼前这个看上去,也不过三十来岁的女道士,极度危险。
类似的感觉,他曾经在青山大师兄断水流身上感受过。
“你就是那个赵都安?”玉袖起身,声音平静如流水。
听在耳中,令人恍然有种并非身在京师,而是山谷、清风中的错觉。
“正是在下。”赵都安拱了拱手,“阁下是?”
玉袖从容地报上家门:“张天师二弟子,‘青玉剑’玉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