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625」内地造船技术团队,抵港学习!
1993年,10月27日,
一架港龙的飞机,从帝都起飞,飞往港岛。
飞机上,是来自全国各大造船厂的70多名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30-40多岁的技术人员,一个个佩戴着眼镜,身穿朴素的衣服,多多少少有点搞学问的文人气质。
“各位同志。“
“先安静一下。”
领队的刘总工站在机舱过道中央,眼镜后的目光炯炯有神,声音洪亮。
技术人员们很快安静下来。
“大家都是来自全国各造船厂的骨干,很多人今天是第一次见面……”
“这次我们去港岛,肩负的任务,大家心里都应该清楚。”
“而行为约束,想必各自的造船厂也应该跟你们讲过了。”
“首先,到了港岛之后,你们会有另外一个身份——普普通通的码头工人,不要对别人说你们是内地造船厂来的,你们就说是来打工赚钱的就行了,不用多说,如果有人特别好奇问你们,你们就告诉我,我会找人安排。”
“现在美帝国主义的霸道,想必你们也清楚,他们不会想我们掌握先进的造船的技术……”
在场的工程师们,之所以能派来,政审是绝对严格的,政治觉悟也经得住考验。
他们纷纷点头。
刘总工:“好了,接下来我跟大家说一下这一次到港之后的一些细节。”
“首先,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将会由港岛的企业五星集团负责,他们会安排宿舍,每个月休息8天,补贴每个月……”
“好了,现在我说一下船的事。”
“这艘船满载排水量35000吨,船长接近200米,有着苏联工业体系的成熟设计。“
“同志们,这艘补给舰对我们的技术价值,远不止于它35000吨的排水量这么简单。“
他翻开第一页技术参数表:
“首先看船体结构。这艘船采用的是苏联特有的双层船壳设计,在关键部位还使用了特殊的波浪式焊接工艺。这种结构在恶劣海况下的抗压能力,比我们现有的单层船壳设计要强30%以上。“
坐在前排的轮机专家老张立即掏出笔记本记录,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
“其次是动力系统。“刘工继续道,“根据资料显示,它配备的是苏联最新研制的混合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功率达到24000马力,但油耗却比我们同功率的国产机组低了15%。“
“这半年的考察期,动力组的同志要重点研究它的传动装置和冷却系统。”
动力组的几名工程师兴奋:“是!”
刘总工又翻到补给系统的示意图:
“还有它的横向补给装置。大家看这个液压伸缩臂的设计,可以在5级海况下完成补给作业。我们现有的071型补给舰,只能在3级海况下作业。“
“还有材料方面,无论是涂层、钢材、缆绳……相信很多地方都比我们国内的材料要先进很多。我们材料小组的同志,也要努力。”
随后说了很多,
别看这艘补给舰是空壳,对美国来说是垃圾,但是它有很多东西都是目前落后的东大需要学习的地方。
刘总工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郑重:
“上级特别强调,这次考察不是走马观花。每个专业组都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船体组要测绘每一个重要节点的结构尺寸,动力组要记录所有设备的运行参数,补给系统组要搞懂每个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材料组要尽量在材料逆推上完成突破……“
机舱里响起一片翻动笔记本的声音。
“苏联解体后,这样的先进舰船技术的正在快速流失。“
“我们要争分夺秒,把能学的都学到手。”
他合上资料,语气坚定:“等我们学成归来,这些技术将直接应用于我们新一代的903型综合补给舰的研发。到时候,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中国远洋补给舰发展史上的功臣。“
现阶段,中国海军面临着综合补给舰不足的问题,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远洋作战和训练需求。然而,缺乏现代军用舰艇的建造思路和经验,导致研制工作并不顺利。
而这艘来五星集团采购的远洋补给舰,则给了东大机会。
这番话让机舱里的技术人员都挺直了腰板。
飞机穿过云层,翱翔天际。
每个人都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眼中的光芒也更亮了。
3个小时后,
飞机降落到了启德机场,然后分散开,坐着出租车,一路穿过九龙区,抵达葵涌区。
然后在五星物业的安排下,分散入住到了葵涌码头附近各楼房的出租屋。
没有什么迎接。
一切都低调进行。
……
……
地铁案,在拖拖拉拉中,终于到了法庭庭审的日子了。
今天,
天气晴朗,万里晴空。
11月的空气不冷不热,十分舒适。
法院大楼,
法院门口早已人头攒动,记者们架起长枪短炮,法警绷着脸维持秩序,围观市民举着「阿三滚出港岛」「支持正义」等标语,高声呐喊,场面嘈杂而热烈。
亚视、tvb的直播车早早就准备好了,全程直播现场给全港观看。
此时全港都在关注着这一场法庭审案。
刹————
几辆红色出租车来到了法院门口。
停下。
简奥伟一身西装,走下车。
除了他之外,还有一群被告市民,都是那天地铁上动手的被告。
而两个老伯呢?自然是躺在icu,‘生命垂危’!
简奥伟一方到来之后,记者蜂拥而上:
“各位勇士,请问现在心情如何?”
“简大状,这次是否有必胜的信心?”
“梁同学……”
简奥伟挡住众多记者,声音沉稳:“我的当事人需要安静,麻烦大家有什么采访,等庭审结束之后,再采访……”
这时……
刹————
又一辆车来了,平治(奔驰)+救护车。
印渡领事带着律师团下了车,救护车上下来的是两名坐轮椅的被告阿三,还有一个是跑得快的阿三。
领事阴沉着脸。
律师则指着市民团高喊:“他们伪造伤势!我的当事人才是受害者!”
此话一出,
围观市民纷纷大骂了起来:
“丢!装乜嘢啊?”
“蜥蜴佬仲敢恶人先告状?!”
很快,维持秩序的警队,迅速拦住人群,免得这帮印渡人被揍。
这段时间,印渡领事馆都是一堆的市民强势围困,搞得这帮印渡人都不敢出门,生怕被揍得满脸是花。
亚视记者乐慧贞趁机把话筒戳到领事面前:
“贵国公民称港人是‘贱民’,是否构成种族歧视?”
“还有,你们的当事人还能出庭,但是我们港岛的两位阿伯却躺在icu,生命垂危,到底谁才是施暴者?”
印渡律师暴跳如雷:“我们当事人的伤,是真的伤,而那两个老头一定是装的!”
市民纷纷大骂:
“丢那星!”
“扑你啊母滋别!”
“冚家铲!”
含妈量实在太高了,搞得亚视、tvb的直播镜头都不敢对准这些市民。
一阵混乱后。
10分钟,
各方终于走进了法院,外面总算安静了许多。
……
法庭内,
“梆梆梆~~~”
法官敲响法槌,
“开庭。”
印渡律师率先起身,挥舞着手中的文件:
“法官阁下,我的当事人——两位印渡公民游客,在港岛地铁遭受无端围殴,导致严重伤残!”
他展示了一份验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