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二年内地共有一百七十九部电影上映,而且这还只是后世可查的,加上那些因各种各样原因不能上映和不可查的,一九九二年内地最少得出产三百部电影。
而且,在这些电影中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电影合拍片。
合拍片是由国外制片商包括港台制片商投资的电影,它们普遍资金雄厚、有条件使之制作精致,所以同国内各个制片厂投资的影片根本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就一九九二年来说,最著名的合拍片就是张一谋的秋菊打官司。
可秋菊打官司虽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那也才跟大撒把斗了个旗鼓相当。
由此可知大撒把的精良,也可知夏刚、冯晓刚和郑晓龙他们这些人有多了不起。
那说来说去,大撒把跟李擎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
夏刚对已经拍完了的大撒把哪哪都满意,唯独对大撒把的配乐尤其是片尾曲很不满意上一世,实在是找不到合心意的片尾曲的夏刚最后干脆就没用片尾曲。
一天,李擎跟王愬他们一块吃饭打屁的时候,冯晓刚无意间说了一嘴这件事。
李擎之所以来海马歌舞厅当驻唱,就是为了进入京都文化圈。
而李擎进入京都文化圈的目的就是以这个圈子为台阶进入影视圈。
试问,抱有如此目的的李行,怎么可能不珍惜这个机会
转天,李擎就给王愬、冯晓刚等人唱了一首新歌吻别,结合大撒把这部电影稍稍改了一些歌词的吻别。
吻别旋律凄美,将失恋者那种缘尽而情未了的不舍与纠葛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下子就打动了王愬、冯晓刚等人。
王愬他们这些人精当然明白,李擎在这个时候唱这首与大撒把意境相符的吻别的意思。
这种毫不费力的顺水人情,对李擎的感观不错的王愬等人自然是能送则送了,更何况,吻别真的非常好听,也真的非常适合当大撒把的片尾曲。
于是,在王愬等人的帮腔下,冯晓刚第二天就带着李擎自己掏腰包去录音棚录制的吻别磁带找夏刚去了。
两天后,冯晓刚就跑来通知李擎,夏刚想请李擎去担任大撒把的配乐,并参与大撒把的后期制作。
作为一个专业技能过硬又懂音乐的执行导演,李擎熟知古今中外两百多首经典配乐,自然能很轻易的就让夏刚这个九十年代的内地导演满意,并对李擎赞不绝口,这让介绍李擎过来冯晓刚感到非常有面子,进而也就和李擎越走越近。
大撒把一上映,就广受好评,尤其是其片尾曲吻别,更是响彻大街小巷人人传唱,而李擎也因为吻别火了一举成为内地音乐界的知名人士
也正是因为如此,两家上一世很有名的唱片公司找上了李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