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帝喾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相较于前面的几位人族共主,帝喾对女色比较看重,情感世界堪称是丰富多彩。
正妻有两位,他先是娶了陈锋氏之女,生下了放勋。
后又娶了娵訾氏之女,育有一子挚。
除去这两位以外,帝喾的红颜知己不知凡几,这让弥勒都怀疑是不是自己教错了什么?
好在除此之外,帝喾并没有做其他不利于天下万民之事,帝喾在位共4500年,后将人族共主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挚。
挚能继承帝位少不了弥勒的鼓动,因为西方教的另一位亲传弟子,药师已经是挚的老师了。
然而,帝挚在位期间,政绩不佳,最终黯然退位。
帝喾的另一个儿子放勋在众人的推举之下接过了人族这副重担,成为了帝尧。
挚退位之后,药师自然算不上五帝之师了,这可把西方教气的不轻,西方二圣要看帝尧没有老师,便想着让药师前去收帝尧为徒,结果却被帝尧给拒绝了。
西方二圣被人族共主下了面子,顿觉脸上无光,但碍于现在人道复苏,西方二圣根本不敢对人族出手。
帝尧接任人族共主之后,励精图治,在其治理下,人族越发昌盛。
然而在帝尧在位4200多年,即将卸任之际,人族突发大水,洪水泛滥,无边无际,那滔滔洪水,犹如狂暴的巨兽,肆意奔腾,所到之处,一片汪洋。
肥沃的庄稼被无情吞噬,巍峨的山陵瞬间没入水底,百姓的房屋在汹涌的波涛中轰然倒塌。
不知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很多人只得背井离乡,在苦难中苦苦挣扎求生。
水患给人族带来了无边的灾难,尧因此忧心不已,常常夜不能寐,身为人族共主,面对这种惨状,尧自然不能坐视不理,他召集了人族的诸多先贤,决心要消灭水患,还世间一个安宁。
“在座诸位都是我人族智者,如今水患当头,苍生受苦,百姓受尽了磨难,此等灾难,若不加以遏制,世间将永无宁日。
这滔天洪水必须要被治住,方能拯救万民于水火。你们看谁能来当此大任呢?”
听到尧的询问,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领纷纷进言,最终在众人的争论之下,不约而同的推举鲧来承担治水之责。
尧素来觉得鲧这个人性情乖张,不可轻信,但眼下又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权衡再三,暂且将治水的艰巨任务委任给鲧。
鲧起初做的确实不错,他在岸边设置河堤的障水法,缓解了中原泛滥的洪水。
尧暂时放下了心,开始寻找一位能承其大位之人。
某一日,帝尧召集四方部落之首领共商此事,众人齐聚,皆一致力荐舜。
能被众人共同推举之人想来必有不凡之处,帝尧心起好奇,遂令众人详述舜之事迹。
众人详细叙述尧舜所做之事后,帝尧心生欢喜,决意深入考察。
经过考察,帝尧见其德厚能深,然年纪尚轻,遂决定让舜暂代人族共主之位,他在舜背后帮忙。
舜接任首领之位后,节俭勤劳,与百姓同甘共苦,众人皆对其深信不疑。
数年之后,帝尧满意的卸下人族共主之位,去往了人族祖地,舜念及旧情,欲将首领之位让予尧之子朱丹,然众人皆极力反对,舜无奈,终正式成为部落联盟之首,天下共主,世称舜帝。
值得一提的是,舜同样也是无人教导,通天派出了无当圣母去寻最后一位五帝,无当圣母不知怎么竟一直在救助被洪水侵扰的人族,并未去把心思放在人族共主之上。
通天虽然无奈,但也没有强迫自己的弟子。
舜登上帝位,第一件事便是制定律法,他深知法律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登位后即命令皋陶统一制定法律,向全国颁布统一法规。
常用刑罚被精心镌刻于各种器物之上加以宣传,用流放宽待应受五刑的罪犯,以鞭打为官刑,板打作教学用刑。甚至规定犯罪可以赎罪,此做法为后世法制所沿用。
四海之内自此有了统一法度,百姓依法行事,心悦诚服,盛赞其治天下之道。
舜体恤民情,执政为民。登位后躬身自明,礼贤下士,广开言路,开诚议政。精心治理天下,以善施政,开创明君善谋之先例,使四方诸侯心悦诚服,四海之内空前团结。
《舜典》有载,舜令主持政事的各方酋长提高政务对百姓的透明度,让百姓能明察四方政务并倾听意见。
舜德服天下,友善诸族。其德如天之高、地之普、日之光、月之明,与天地同在。虞舜之德,使天下明德向善。
然而在舜的政策稳步推行之际,噩耗传来,鲧修筑的防水堤坝,因水越淹越高,最终被洪水冲塌,导致万民再次被洪水侵扰。
舜大怒,遂派人将鲧斩于羽山,并命其子禹继续治理水罐。
无当圣母这些年一直在人族之中帮助被水患侵扰的人族,她在得知最后一尊五帝舜继位之后,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惜,她只觉得是自己与五帝之师无缘,继续埋头帮助人族。
这日无当圣母听闻舜派人斩杀了鲧,无当圣母和鲧是见过的,此人性格固执,不接受他人建议,但其能力还是不错的,暂时也止住了洪水,救了不少人族,后面洪水继续升高,导致决堤,并非完全是鲧的错。
无当圣母觉得舜因为决堤就将鲧斩杀,有些过于严苛了。
更让无当圣母觉得难以接受的是,舜竟然将治水的任务交给了鲧的孩子禹。
为了防止人族水患变得更难控制,导致更多人族受难,无当圣母便飞到了羽山寻到了禹。
禹彼时正伏案苦思治水之策,突见窗外彩云笼罩,霞光万道,璀璨夺目。
禹抬头望去看到了飞来的无当圣母。
无当圣母看到禹的第一眼就愣住了,因为这个十来岁的少年身上竟有人道气运环绕,他竟有五帝的命格!
可舜不就是最后一位五帝了吗?眼前的少年难道会和舜争夺帝位?还是说五帝不止有五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