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657莫非……不会吧?!
两人结婚一年了,小王同学从来没有吃过独食。
回到家后,小王同学还有点心虚。
「怎麽吃这麽点?身子不舒服?」张桂芳看儿媳妇吃的少,眼神也有点飘,遂关心的问道。
「妈,没事,就是今天有点没胃口。」不问还好,这一问,小王同学不仅更心虚,脸还红了,自己哪是没胃口啊,是中午吃多了。
「哦,哦,桉子,一会给文文崩个栗子吃。」张桂芳是过来人,一瞧儿媳妇这模样,还以为有喜了呢,眉开眼笑的吩咐道。
「好嘞!」唐植桐答应的乾脆,呲着牙朝小王同学挤挤眼,一点亏心的意思都没有。
小王同学在旁那叫一个气哦,自己心虚,反而被丈夫看了笑话,想扭一把吧,又想起了中午的回锅肉和彩色照片,心里一暖,也就放弃了。
「哦~吃栗子喽~」凤芝耳朵灵,没看出嫂子的异样,但对吃的很敏感。
「给你嫂子吃的,有你什麽事,吃你的饭。」张桂芳敲打了闺女一句。
「没事,妈,一块吃。」小王同学吃过一顿独食已经够亏心的了,这回无论如何都不愿意再自己吃了。
「吃吧,吃吧。我过阵子再去东北看看,那边山里有很多野栗子和松鼠。松鼠秋天的时候有存储食物过冬的习惯,但它们记性不好,有时候存着存着就忘了存哪了。当地不少人都会去掏松鼠窝,运气好一天能掏上百斤呢。」唐植桐略微夸大了一些,好为自己下次过去带回东西来打好理论基础。
「这松鼠也太傻了吧?」张桂芳有些不相信。
「真真的,我去的时候还掏了一回呢,得有两斤多吧,当时分着吃的。」唐植桐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
「要是这麽容易,那边还能饿着?」张桂芳听说了外地什麽样子,包括东北,从朴素的角度出发,如果能有足够的栗子吃也肯定到不饿肚子的地步。
「您想啊,那也得会找不是?找到以后也得会爬树不是?肯定不会人人都有份,但对于会的,肯定是饿不着的。」唐植桐振振有词道。
张桂芳毕竟是个妇道人家,听儿子说的在理,也就不再反驳。
吃完饭,唐植桐找出栗子和高压锅,直接开崩,糖就算了,有点浪费。
这阵子以来,除了伊拉克枣,家里就没吃过零嘴,即便是没有糖,凤芝吃的也很开心。
就连贝贝,这时候也不怕被凤芝抓在手里揉搓了,壮着胆子蹲在众人脚下,等着哪位好心的主人可怜自己,给投喂个一块半块的。
同样可怜兮兮的还有马薇。
今儿晚上她终于逮着了机会,期期艾艾的将市局想沾部里的光,出人出力协作农场的请求说了出来。
「这是你们单位的公事,不该你开口的。」父亲的一句话,就让马薇脸色垮了下来。
「爸,我也是单位的一份子嘛,总不能领表彰在前,看着大家伙饿肚子在后吧?」尽管父亲不同意,但马薇还想再争取一下。
「是谁让你站出来说这个的?你们胡局?」面对女儿的小情绪,马薇父亲笑笑,问道。
「不是,没有谁,您就别猜了。」面对父亲的打听,马薇送出了否定三连套餐。
「这事不好办,也不是这麽办。别说现在部里还没有农场,就是有农场也不好拉着你们市局一块。现在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部里办农场的话,如果照顾了你们市局,其他市局怎麽办?部里也有困难,管不过来啊!你想过这个问题吗?」马薇父亲很有耐心的做女儿思想工作。
「我不想。」马薇赌气耍起小性子,觉得这事完不成都不知道怎麽面对唐植桐了。
马薇父亲苦笑着摇摇头,女儿虽亲,但不能因为这个就开先例。
对此,唐植桐是不知情的,因为他正忙着「指导」小王同学写发言稿。
没成想刚开了头,这边停电了。
「得,先洗洗睡吧。」唐植桐点上蜡烛,看着豆丁儿大的烛光,将发言稿的事先放到一旁。
被窝里暖和,适合讨论剧本,很多导演丶演员都是这麽废寝忘食丶颠倒昼夜丶夜以继日的工作,成功的创作出了一批烂片。
唐植桐不干那种事,跟小王同学商量着如何「润色」《一分钱》创作的初衷。
虽然唐植桐当时的说法很实在,但鹿岚的意思也很明确,初衷还不够深刻,准确来说无法深刻体现出公安系统的作用。
这一点,小两口都听懂了。
「要不咱通过身边的小事做个引子,通过小事,以小见大?」小王同学慵懒的躺在丈夫的怀里,开动小脑筋出主意。
「比如呢?」唐植桐心猿意马的问道。
「张叶呀,当初车站派出所那位同志大冷天的把人给送到妇联宿舍,这是助人为乐吧?」小王同学想到张叶和高大山当初闹得乌龙,忍不住笑出声来。
「嗯,也是个办法。」唐植桐一琢磨,觉得这事可行,而且是事实存在的,不算撒谎。
「汪所这边的事到时候也能算进去,有这两件小事当引子,再加上电影里马天民的感人行为,让你心有所感,一气呵成《一分钱》,这也算一段佳话吧?」小王同学打掉丈夫作怪的手,说道。
「嗯,你说的对,就按你说的来。」唐植桐不死心,换个角度继续搜寻目标。
「哎呀,你这人,说正事呢。」小王同学蛄蛹两下,摆个破绽出来。
「嘿嘿,都是正事。明天我去开会,你在家把这个初衷和后面作报告用的演讲稿写一写?」唐植桐能写点软文骗点钱,但对于这些正经稿件就不行了,不一定有漏洞,但思想认识方面肯定比不过小王同学。
「嗯,行。」小王同学利索的答应下来,今天在公安口的时候,宣传处的同志说了,接下来不光有采访,还要配合他们进校园做科普丶教育宣传。
小两口对于这项额外的工作不排斥,虽然是零报酬,但能藉此结下一份善缘还是很值得的。
2月28日,星期天,也是农历的二月二。
唐植桐起了个大早,匆匆洗漱吃饭,就朝史家胡同奔去。
民间有句俗话:二月二,龙抬头。
龙抬头指的是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最先露出的是明亮的龙首。
民间大多借这个日子进行祈福丶祈雨丶纳祥转运。
在吃上讲究也多,但凡今儿吃的,都有个不一样的名字。
今天的面条不叫「面条」,称作「龙须面」;水饺脱胎换骨成了「龙耳」;米饭改头换面称作「龙子」;烙饼摇身一变成了「龙鳞饼」;面条丶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等等。
更有人借着「龙抬头」的日子理发,讨个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