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前这边给李龙通知完,李龙离开供销社后,开着吉普车直接去了四小队。
李家院子里,李青侠在拾网,杜春芳在整治菜地,他们两个看到李龙过来都很开心。
“我大哥大嫂下地去了?”李龙下了吉普车问道。
“嗯,到大海子上面那块地里间苗去了。”
杜春芳看出来李龙很急,直接指了北面,“你那车能开过去吧?”
“能,晴天那边路还好。”李龙也没解释有啥事,他和老爹老娘打个招呼,就匆匆上车打火倒车赶往地里去了。
他在地头找到了大哥李建国。
今年的冬小麦长势不错,这边李家兄弟俩的地分在了一起,一块种小麦,一块种花葵。花葵苗现在也已经顶破土长了起来,李建国和梁月梅两个正在间苗。
农作物播种的时候会超量,比如一亩地长六千个苗,播种的时候可能播一万到两万,主要是怕种子不适合或者土地有问题,再就是天气影响导致苗子出不齐,所以种子基本上是多于正常值的。
但通常情况下,除非有严重的灾害,否则的话出八成以上的苗是没问题的,这样往往导致苗子又会多,当然,宁可多也不可缺。
等苗子长出地面三五厘米,基本上稳定下来,就可以间苗了,除了小麦这种作物不需要干这事,这边种的其他的作物,包括玉米、油葵、花葵、打瓜等都要间苗。
毕竟种的太密了,苗子争营养,长不好,得保留一定的苗间距。
是什么时候不用间苗了呢?还得过二十多年,那时候种棉花用点播机或条播机,一个眼就点一两个种子,上面盖上薄膜,成活率高,也就不存在间苗的事情了。
还早。
间苗是个苦活累活,人得蹲在地上一步一停的,把那一丛小苗中最壮实的留下来,剩下的就给剔掉。
有些苗根扎的很深,现在土质比较干容易板结,所以拔不好的话,苗只拔掉一个头,它还会继续长。
地少了还行,地多了,那二十亩地,就打一行半米,也得二万多米,得蹲着挪多少步?一天下来,人都快废了。
大哥李建国戴着帽子,大嫂梁月梅包着头巾。开春的风大,就这几天功夫,两个人的面庞都已经变得黑黝黝的了。
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民就是这样辛苦。
几十年后,李龙看着机械化规模化甚至于无人化管理的农田,便感慨着现在种地怎么这么容易呢?原来怎么那么苦呢?
李龙走到地里面,他恍惚了一下发现,自己从八一年底重生之后,再没怎么到农田里呆过,种地这件事情,距离自己好像已经很远了。
如果把自己再放到地里,还能吃得下这个苦吗?
不好说了。
“出啥事了,你咋跑地里来了?”地头上,李建国正靠着拖拉机喝水。从开春开始,李家每天早上吃过饭后要烧一壶茶——烧开水,茶壶里把砖茶块掰碎,开水一冲,就是一大壶茶。
早上家里零碎的活干完,茶壶里的茶水温度也降了一些,然后把茶水倒进塑料笼子里——也就是南方一些地域所说的公文包。
这时候没有塑料污染、微塑料的说法,这塑料笼子装热茶、装酒、装蜂蜜都是有的。
地里干活,这一笼子五公斤茶水,等到中午可能就剩下一两公斤——北疆在八十年代,开春气候干燥不是说着玩的,李龙自己曾经干活干着干着鼻血就流出来了。
“编抬把子的活下来了,四千个,”李龙说道,“今年价格贵一些。”
“还能比去年贵?”李建国有点意外。
现在没有外人,他也敢说。去年李龙是按全价付给他的,别人一个抬把子拿四块,他拿八块。
一个抬把子季,他能拿到一千块钱左右,这可不是小钱!
现在普通家庭,种一年地,毛收入都不到一千块钱。
这还是在北疆地多的情况下,放在口里地少的地区,一年的毛收入,现在的水平,能有两三百已经很多了。
“今年一个抬把子九块钱,不过明年可能就没这个活了。”
梁月梅把当下一行苗间过来,到地头后也站起来走了过来,笑着说:
“小龙过来了,这是有急事?”
“嗯,编抬把子的活下来了。”李龙说道。
“那建国你就去吧。”梁月梅知道编抬把子挣钱,也知道自家拿的比别人家拿的多,这得承小叔子的情。
李建国看了看地里,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花葵苗还没间完,完了还有浇水啥的……”
“那你不用管。”梁月梅这时候很有决断,“这活我又不是不能干?再说了,编抬把子一季能挣不少,还拿现钱,小龙照顾你……那能不去?”
“大哥,我是这么想的。”李龙说道,“和去年一样,咱们队里去一批,文玉那边继续叫,还有清水河村的一块编,这样一算差不多能有三十个人。任务是四千个抬把子,十来天就完成了。”
李龙的意思很明显,这回编抬把子不需要像头一年那样搞一个月。他带走的都是棒劳力,带出去时间长了,对四小队的农业生活影响挺大。
但如果只是十来天的话,还是能接受的,毕竟开春播种已经过了,苗长出来后,接下来就是间苗锄草浇水上化肥之类的。
梁月梅也会开拖拉机,家里还有老爹李青侠和老娘杜春芳帮衬,应该问题不大。
那就去吧。
“那现在我去给谢运东和许海军说一下。”李龙说道,“组织人还是让他们来干吧。”
“小龙,你先别急着走,我问问你,你那拖拉机平时用不用?”
“不咋用。”李龙说道。
“那你下午再回来一趟,把我拉到县里。这拖拉机你嫂子要种地,我得开你的拖拉机到山里去。”李建国说道,“你看行不行?”
“那咋能不行呢?”李龙笑了,这肯定是能行的。
约好了时间,李龙就去找谢运东——他没去谢运东的家,这时节,估计谢运东应该也在地里。
组织人力物力是个得罪人的活,谢运东带着干了三四年,这活他能服众,当然李建国也能干,不过李龙的意思是自家大哥不用那么累,编抬把子挣钱就行。
谢运东也在地里,李龙找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花葵地里锄草。这时候还没用薄膜种地的习惯,地里的草长的比较快,特别是芦苇,这玩意儿就跟杀不死一样,只要留一点根在地里,犁地的时候翻土盖在上面,第二年就能长出一丛来——不连根拔掉的话,锄掉后会继续长。
再过十来年才有针对芦苇的特效药出来,一抹死。
李龙把编抬把子的事情给他一说,谢运东也不锄草了,把工具一收,开着拖拉机就回队里去了。
挣钱才是正事。
李龙顺路给陶大强说了一下,他虽然不去,但他爹肯定要去的。然后他就去了老马号。贾卫东、梁大成这些人,谢运东会去通知的。
许海军正拿着铁锨在老马号这里帮着几个大学生从盐碱地里取土。
测土施肥的头一步是把土壤里的关键元素搞清楚,接下来才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化肥中和土壤里的盐碱。
说的很简单,但操作起来是非常复杂的。
“海军,编抬把子的活来了,今年你还搞不搞?”李龙问道,“你今年要不搞的话,那我就去找其他人了。”
许海军的心思他很清楚,但这件事情又必须给他说一下,免得后面遭抱怨。
许海军有点麻爪。
眼下才和这些学生关系混熟一点儿,让他现在去山里,他有点舍不得。
但他也舍不得去编抬把子这件事情。
许海军回来后在家里呆着干活。他见识了外面的生活后,已经不怎么想继续当农民了。但是,目前的情况他还没结婚,就没办法分家出去单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