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提要:...议,但是这内心深处,多少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统率大军奇袭建奴老巢,还要在浑河一带与建奴主力展开血战,这不管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激进冒险的举动。如果说在这过程中,出现任何意外的话,那对他们大明来说,将会遭遇毁灭性的打击。甚至统兵的工部尚书马由桂,也有可能会被建奴主力擒杀。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大明想要在建奴凶悍的攻势下,继续确保稳定的发展态势,就将会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吏部右侍郎顾炎武笑道:“崇文这是用他的超前眼光,直接推翻了我们先前的那些反对之言啊。”......
上二章提要:......
上三章提要:...在听到这里的时候,都点头表示认可,建奴的势力远比他们所想象的强大。工部尚书马由桂继续道:“所以想要真正战胜建奴,我们就要尽快建设起来辽东之地,这样在日后的征战中,我大明才能不断取胜。”“今日我可以把话撂在这里,只要建奴一日不向我大明乞降,那我就会一直带着大家,一次次攻打建奴。”“凭什么我大明的边疆,只能他们建奴大军来袭,而我们大明就不能主动出击,去攻打建奴的边疆呢?”“过去怎么样我不管,但今后这样的规矩要改一改了,不管遭受到怎样的挫折,我大明都要敢向建奴亮剑。”......
上四章提要:......
上五章提要:......
上六章提要:...我军与大明边军,混战在了一起。”“但工部尚书马由桂的旗帜,却依旧未动,其麾下到底有多少兵马啊,就现在出战的明军,规模远超我部先锋军啊。”自辽东前线爆发战争以来,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出战的大明边军单论规模,就从来没有超过他们大清。可是今日爆发的这场大战,却完全超出了和硕豫亲王多铎的预料,他怎么都没有想到,工部尚书马由桂竟然会统率,这么多的兵马出战。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并未回话,而是死死的盯着前线战场。和硕豫亲王多铎接着道:“难道工部尚书马由桂,将辽中卫一带的明军,全部都抽调出来了吗?他不怕我军屯驻边墙的兵马,突袭辽中卫重镇吗?”这句话彻底点醒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其双眸睁得极大,脱口而出道:“不好,我们中计了,这工部尚书马由桂,从一开始的时候,就不单单是想击败我军。”“什么?”和硕豫亲王多铎,面露不解的说道:“十四哥你说此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工部尚书马由桂,想要突破辽中卫毗邻的边墙防线?可是……”此话说到一半,和硕豫亲王多铎,脸上的震惊更多了,内心更涌现出阵阵惊骇。不会吧。受全面反攻辽东之地的影响,眼下盛京......
上七章提要:......
上八章提要:...了。“十四哥,此事本王也觉得诧异,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这大明边军上下,的确是不缺少军械火器了。”和硕豫亲王多铎此时说道:“若本王没有猜错的话,这应该是工部尚书马由桂搞的鬼,他们工业派所拥有的军工体系,的确能做到这些。”“可是他们大明治下,不是受中原洪灾的影响,国库不是被彻底掏空了吗?又是从何处筹备的银饷啊。”先前他们大清调动大军,准备对戍边的大明边军展开全面反击,那就是知晓大明朝廷,无法支持大明边军,所以才做出的这样的决断。可现在却闹出这样的事情,这大大出乎了他们的预料,更在无形中打乱了他们的部署。更为重要的一点,工部尚书马由桂统率援军前来,从双方兵力上来说,那根本就没有太大的差距,这样真的能战胜大明边军吗?在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的心中,已然生出这样的想法了。“报,大明东林党吏部尚书,谴派心腹,说是有大事要讲。”巴牙喇牛录额真,此时从帐外走进,跪地禀报道。“嗯?”和硕睿亲王多尔衮,眉头再度紧蹙起来,这个时候东林党吏部尚书派人过来,难道是有什么新的情报,来跟他们传递吗?“快喊进来。”在巴牙喇牛录......
上九章提要:......
上十章提要:...会是难以想象的啊。”虽说戍边的大明边军,在规模上只比来犯的建奴大军,少了不过十万众兵马。可是这么多的兵马,分散在这么漫长的防线上,那兵力上对大明边军来说,终究是有些捉襟见肘啊。反观来犯的建奴大军,就算是分为三部,那他们每部都有二十万众兵马,而且还无需考虑屯驻防线之事。若将辽东前线战场,分为三个区域的战场,不管是处在哪一个区域的大明边军,这兵力上都不占据优势啊。工部尚书马由桂笑道:“太冲,虽说此次我军会承受很大的压力,但这一战对我们来说,也并非是没有机会的......
展开+
辽东大捷的消息传来,这在大明的朝野间,可谓是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但对工部尚书马由桂他们来说,却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理会这些。
毕竟从建奴手中收复辽东全境,那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如何确保辽东之地的绝对稳定,才是他们首要去做的事情。
为了给日后的工业新政奠定坚实的基础,工部尚书马由桂,在辽东前线留守了数日,就整个辽东之地的局势,展开了一系列的部署。
不过考虑到辽东日后的发展,工部尚书马由桂,在明确这些指导意见后,便领着刑部尚书方以智,先一步乘坐蒸汽战船群返回京城了。
在工部尚书马由桂看来,彻底收复辽东全境,那仅仅只是个开始,后续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他们去妥善的处理。
而想要做好这些事情的根本,就必须要尽快将东林党人的势力,从吏部衙署中彻底的清除出去才行。
此时的天津港。
“崇文,这一路上真是辛苦你了。”
礼部尚书宋应星,此时笑着走上前,直接来了个熊抱,道:“此次若非你率部北上,只怕无法开创今日的新局啊。”
工部尚书马由桂,淡笑道:“这并非我一人之功,若非有众人的全力以赴,我大明想要收复辽东全境,只怕没有那么容易啊。”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工部尚书马由桂,没有任何谦虚的意思。
别看收复辽东全境的战略部署,是他在此次大战前定下的,但若是没有众人的担当,想要收复辽东全境,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明边军的五位总兵官,在这等复杂的战局下,没有一人生出胆怯的心思,哪怕是遭遇到危机,他们也是身先士卒的冲在第一线。
还有总兵官陈忠洪所率炮阵,若没有他们的全力以赴,想要大规模炮轰建奴大军,那断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似他们所做的一切,若没有工部尚书马由桂,所制定的这在众人眼中非常激进的战术部署,那结果或许就是另一番场景了。
户部尚书黄宗羲道:“崇文说的没错,但若是没有崇文,你先前坚定地执行你所定下的战略部署。”
“我大明想要从建奴手中收复辽东全境,只怕还会向后推迟一段时间,那工业新政在辽东之地,也将会延后不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