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宋氏生下皇长子朱常浩、皇三女朱轩婵。
恭妃许氏生下皇二女朱轩婉和皇五子朱常渲,但是在生下朱常渲时落下病根,卧床两年多,万历八年冬天病逝。
淑妃曾氏生下皇二子朱常瀚、皇七子和皇五女朱轩妍。
宁妃葛氏生下皇三子朱常涵和皇四女。
康妃董氏生下皇五子朱常浔、皇六女朱轩妙。
薛宝琴生下皇四子朱常衍、皇八子朱常鸿和皇七女。
期间还夭折了皇七子、皇四女、皇七女。
在万历八年冬天,恭妃许氏去世后,西苑像是被老天爷按下了暂停键,一直到现在,五位嫔妃没有再怀孕,自然也没有再有皇子皇女出世。
入内御医所,还有太医院,组织多名名医,反复诊治。
皇上没问题,二十六岁,正是血气方刚,朝阳一般的年纪。
五位后妃身子都只是些小毛病,稍加医治都恢复了健康。
一切都正常,那就只能推到天意头上。
陈太后是最着急的人,除了继续念经颂佛,她还屡屡向皇后薛宝琴暗示,要采取非常举措。
什么非常举措?
那就是往西苑后宫里增加新人。
皇上身体棒棒的,种子好得很,可是播下去就是不发芽,那可能是田地肥力消耗得太多,有些跟不上,需要再休养几年。
可是陈太后不想等,既然旧田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就找膏腴的新田给皇上开垦。
薛宝琴心中苦涩,肯定有所抗拒。
她明面上满口应道,实际上找着各种理由拖延。
可是随着时间飞逝,一晃到万历十年秋冬,将近两年的时间,后妃无一怀喜,不仅陈太后话里更加有话,朝野也是议论纷纷,给薛宝琴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今日她找着由头,直接跟朱翊钧言明。
朱翊钧转头看着薛宝琴。
他知道这一年来,后宫无子嗣诞生,压力最大的就是她。
朱翊钧想了想,“此事先缓缓。”
薛宝琴瞥了一眼朱翊钧左手边三米外,正在聚精会神看戏的陈太后,着急地说:“皇上,此事事关重大,太后心切,朝野关注。”
朱翊钧不在意地答道:“待会朕自会向太后解释。至于朝野,一时半会,没有人有心思关注朕的后宫事宜。”
薛宝琴知道朱翊钧的脾性,定下的事,没有充足的理由,是无法说服他更改的。
她也知道这段时间朝堂上风云激荡,皇上不想分心。
“臣妾知道了。”
朱翊钧又指了指周围,“顺天府热电厂已经建好,顺天尹南宫冶上疏,请求给西苑输电。
电可是好东西,朕允了。再过半个月,施工队可能会进西苑按计划施工。
关防由御马监那边处置,皇后多操些心,节调各处,不要闹出乱子来。”
“是,这是臣妾本职。皇上说这电是好东西,难道跟下水管道和自来水都是一样的好东西?”
西苑从万历元年就大兴土木,铺设下水管道以及输水管道,以及其它配套设施。
到万历五年基本上就修好了。
然后朱翊钧和后妃们就享受起来了。
有抽水马桶,不用再天天早上倒夜壶,干净卫生,没有异味。
有锅炉房,有“御用澡堂子”,还有“人工温泉”,日夜二十四小时有热水。乏了可以泡个热水澡,赛过活神仙。
兴致来了,还可以洗个鸳鸯浴,提高夫妻生活质量。
到了冬天,有暖气供应。
外面大雪纷飞,室内却暖如春夏。
晚上有煤油灯,新款的煤油灯非常明亮,一盏抵过去的蜡烛四五支。虽然有些刺鼻的味道,但还算能忍受。
这样的日子,才叫帝王享受。
陈太后享受后,找着亲近孙儿孙女,就近看顾的理由,留在西苑,不肯回紫禁城慈宁宫。
朱翊钧也顺水推舟,对紫禁城开始改造,不过紫禁城的面积更大,房屋更多,改造没有十年八年是完成不了的。
现在又冒出个电来,薛宝琴有些期待,又是什么好玩意?
“等到电线拉进西苑,晚上会亮如白昼,还有啊,夏天可以吹电风扇,凉爽过暑夏。”
薛宝琴惊喜道:“这么神奇?”
“电,就是个非常神奇的东西。有了它,我们能够创造出更多奇迹来。”
正说着,冯保匆匆走了进来,看到朱翊钧和薛宝琴在说着话,识趣地在旁边垂头站着。
冯保也老了许多,脸上的皱纹明显多了许多,还有东一点西一点的老人斑。他的样子跟当年的黄锦越来越像了。
他是正德十六年(1511年)生人,现在也快六十岁了。
朱翊钧看到了他,挥挥手:“什么事?”
冯保上前,先恭敬给朱翊钧和薛宝琴叉手长辑,行礼后对着薛宝琴笑了笑。
薛宝琴马上明白是外朝重要的政事,马上坐直了身子,与朱翊钧隔开距离。
冯保凑到朱翊钧耳边,轻声说了一句。
朱翊钧神情不变,但是目光里闪过几许厉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