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李渊穿着黄袍,在百官的恭迎之下,慢慢地走到了皇位那里,然后坐上了上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
新皇登基,自然需要颁布新的法令,改国号,改年号,改朝制等等。
不过,这些都不是一下子就颁布出来的,首先是年号改了,武德。
之后是朝制,需要提拔的人要提拔,需要踢出去的人要踢出去。
这朝堂之上,也来了一次换血,不少新的面孔进来了。
之后就是新皇帝祭天行动,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然后还有一个就是军队。
之后,朝中的大臣的爵位升了一些,然后官职分配等等。
就是没有确定太子之位,这种态度让很多人都以为李建成和李二公子都有机会。
所以支持李建成和支持李二公子的大臣的心思就开始活泛了,因为谁的支持者成为了太子,他们这些跟随者就能够获取更大的利益。
李渊的确是举棋不定,这也是他的性格使然,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他颁布了很多朝令,就是没有确定,到底谁是太子。
因为杨侑的一番话,让他有一些担忧,事情的很有可能就像是杨侑所说的那样,为了这个皇位,兄弟情还有父子情都能够丢失。
所以在犹豫的同时,他也在观望,看看这两个十分优秀的儿子,在做什么。
李渊是真的担心自己会走上杨坚的老路,老了还要被自己的亲生儿子给逼死。
只不过,现在他也不能就因此杀了自己的儿子,这样也说不过去,所以就忍耐了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面,李渊询问了三个人,想要看看他们对于立太子有什么看法。
这第一个人自然是裴寂,这位是老友了,所以询问一下意见和看法,看看有没有可取的地方。
最终的结果就是立长不立幼,立大不立小,也就是遵循祖制,然后立嫡长子李建成。
这种思想和看法没有错,李渊最开始就是这种想法,立长不立幼,这样一来,就算是自己的二儿子有意见也不能违反不是。
可是有了杨广的这个教训在前,李渊自己也不敢确定,李二公子会不会按照他的想法去做。
第二个人是刘文静,这也是当初太原认识的好友,帮助了李渊很大的忙。
只不过刘文静表现的急切了,直接说立能不立理。
也就是立太子要立有能力的皇子,不能按照祖制来,也就是支持李二公子嘛。
问完了这两个人之后,李渊想到了能够分析天下大势,能够独领太玄军的主将柴绍。
想要知道自己的这位女婿会怎么看。
如果是原主,李渊定然不会问,因为柴绍肯定是支持李二公子的,但是现在不一样了。